Google

2007年5月16日星期三

在马英九与谢长廷之间,北京如何盘算?

亚洲时报林泉忠撰文/苏贞昌请辞阁揆所引爆的震撼,随着张俊雄和邱义仁走马上任,台湾的媒体很快把焦点移回到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上。苏退张上,有利党内重新整合,使现阶段绿营进入了党内初选以来最团结,也是陈水扁国务机费案以来最安稳的时期,无疑地有利於随后立即部署一致对外的辅选机制。

马谢对决态势成形过程,峰回路转,目不暇给,北京当然也在分秒掌握。而大陆应对这次台湾大选的策略也将在随即正式开始的马谢竞逐期间成爲瞩目的焦点。不过,笔者以为这次北京的态度将更趋低调,力求保持“中立”。而在马英九与谢长廷之间,笔者认为北京更倾向由谢长廷当选,以维持在对台政策上继续掌握百分百的主导权。

北京倾向“中立”的缘由台湾自1996年实施总统直选后,选举议题的焦点一直离不开两岸关系与台湾的定位问题。同时,北京的意向与策略也每每影响台湾的选情。1996年北京举行飞弹演习,强势介入台湾的大选,反而导致李登辉高票当选。2000年大选前夕,朱镕基疾言厉色地警告“谁要搞台独,谁就没有好下场”,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陈水扁的上台。到了2004年,为免重蹈覆辙,北京的态度转向低调。因此,推论北京在这次台湾大选上,保持“中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自从上次大选至今,两岸关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胡锦涛上台后,重新调整对台政策,软硬兼施。一方面於2005年3月制定《反国家分裂法》,一方面又积极与国民党接触,促成国共历史性和解,并频频送出包括包机直航、台湾农产品外销对岸、大陆观光客来台等大礼,台湾社会对北京离心力延续的最重要原因,包括马英九也认为是因爲大陆持续对台湾的“矮化”以及封杀台湾的“国际生存

“胡连会”后,国共之间的交流管道已经畅通,如果北京有心制止民进党继续掌权,完全可以透过现有的机制,与国民党开始政治谈判,释放国民党一旦上台后,两岸会更和平,台湾人民会活得更有尊严的讯息;同时适当公布一些让台湾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如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世卫的具体措施。然而,直至目前爲止,并没有迹象显示北京有如此的部署。因此在现阶段,北京宁可保持“中立”,再慢慢盘算。

马若上台 不利北京掌握对台政策主导权其实,马英九上台并不利於北京继续全盘操控对台政策、乃至两岸关系的主导权。马在2005年7月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就不断放话,要求大陆给台湾“活路”。虽然北京在去年国共论坛时已经答允讨论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然而至今并没有任何让马英九满意的实质性进展。可以预知的是,马英九一旦当选总统,将对北京施加更大压力,不但会继续要求扩大外交空间,还会进一步迫使北京在“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上作出妥协。这包括要求大陆停止“矮化”台湾的各种称呼。譬如,称台湾的“外交部”为“台湾涉外部门”,“行政院长”为“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总统府秘书长”为“马英九幕僚长”等。

国民党籍立委吴育升日前接受大陆媒体专访时,迎合对方的説法,说马英九是“台湾领导人竞选人”后,就随即引发马英九的不满,强调他参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如果谢长廷上台,北京可以对谢的任何呼吁与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如同对付陈水扁一样,随便冠之以“台独活动”了事。然而,换上友党的马英九,北京就不可能不让步了。作者为日本琉球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