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攻防“中国威胁论”

  参加亚洲安全大会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中将,2日在新加坡重申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他表示,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北京对于中国的军事威胁论非常敏感,中国不透明的军费预算,是每年“两会”国际媒体必然报道的题材;每年五角大楼发表关于中国的军力报告,中国外交部照例都会驳斥一番。

  中国经济规模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飞速增长后,国际间流传的“中国威胁论”也相应提升了力度,而且还以不同的变种出现,让北京于宣传阵线上频繁应战的同时,在过程中似乎也产生了风声鹤唳的心理,对外界批评本能地视为“中国威胁论”。

  其实“中国威胁论”并非始于今日。对于西方社会而言,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早在欧洲的文化基因里埋下对于“黄祸”的恐惧,连席卷欧洲的拿破仑也发出对于东方“沉睡的狮子”的敬畏之叹。

  军事威胁是“中国威胁论”的母体,散播者认为北京会凭借武装力量贯彻国家意志,破坏国际秩序。在中共长期坚持韬光养晦政策,并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辩论也从“围堵vs接触“,转变为鼓吹中国应当成为“利益攸关者”,间接承认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再讨论围堵或接触都失去现实意义。

  在军事以外,“中国威胁论”还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次年出同名专书,讨论中国未来的庞大人口对世界粮食供应的压力,即刻被北京强烈抨击为“中国威胁论”。

  布朗后来不但改变看法,赞扬中共的建设新农村政策,更在200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

  国际油价近年上涨,让“中国威胁论”又以能源供求的形式流行。中国出口的食品药品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消息,也让“中国威胁论”披上新装。

  最新流行的全球暖化议题也扯上了中国。中国国内环境生态大量破坏,水土空气严重污染是个不争的事实。大批外国专业人士因不堪香港空气被广东的工厂污染纷纷出走;中国大陆西北刮起的沙尘据说不但吹袭日本、台湾,更飘洋过海到美国。现在,中国人排放的温室气体也被说成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无论是军事能力、粮食与能源需求、生态破坏,中国的威胁似乎离不开其庞大的人口。但是中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一胎化政策,又经常被国际舆论抨击为违反人权。吃饭是人权,发展是人权,生育也是人权,这也难怪中国政府无法不感觉动辄得咎。
  历史经验产生的偏见固然根深蒂固,中国的庞大也是造成西方国家不自在的现实原因。中国土地面积辽阔,13亿人口拥有统一的文字传统和国家认同,规模本身就代表力量;加上又是核武国家,自然会让人望之生畏。

  可是,若论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及核子武备,南亚的印度也具备相同的条件。印度经济也在快速增长,印度海军甚至还有现役的航空母舰,然国际上却鲜闻有“印度威胁论”。

  西方国家心底的威胁感,更多源于中共所代表的发展模式。一党专制体制下接连不断的经济成长,已经被不少发展中国家视为西方发展经验外的另一种可能。西方国家对中国非洲外交成就的焦虑正体现了这种威胁感。

  过去经济发展背后付出多少代价,中国人心里比谁都清楚。如何确保发展不会被巨大的成本压垮,也正是中国人现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中国模式”还是一个变动的概念。一旦中国摸索出政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西方人心中“中国威胁”真正来临之

万钢出任中国科技部长的另一种解读

  不久前,中国中央任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为科学技术部部长。因为这是中国自1972年10月傅作义卸任水利部部长后,时隔35年首次任命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任国家部委正职,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展现出中国多党合作的良好发展前景,更可能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声。

  任命曾留学德国的“海归”万钢,又是中国政府求贤若渴、欢迎留学生回归的信号。改革开放后留学回国的留学生受到重用者不计其数,但出任正部长,万钢是第一人,破冰和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笔者认为,仅从民主党派和“海归”的角度来解读对万钢的任命,似乎有些牵强附会。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同样是致公党副主席。从2000年4月起任副部长的程津培,在科技部内的排位仅次于徐冠华和另一副部长李学勇。

万钢并非正职空降的第一人 

  

  程津培也是“海归”。事实上,程津培的经历和万钢相似,都曾下乡务农,都是工农兵学员,都在国内攻读硕士,都曾负笈海外。程津培于1987年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也就是说,如果要在科技部内部选择,无论是论资排辈,还是考虑学术地位,加上民主党派的背景,程津培都是部长的最佳人选。

  不过,程津培在年龄方面处于劣势——出生于1948年的程津培是副部长中年龄最大的。即使如此,他还不到60岁,完全可以像徐冠华那样担任一届正部长。当然,除了年龄优势,万钢还在海外工业界工作过,有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又担任过正职,主持过全面工作(程津培在出任科技部副部长之前是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

  这些是否促成万钢成为“空降”到科技部担任正职的第一人?他的前任徐冠华2001年任正部长之前曾担任副部长三年,而徐冠华的前任朱丽兰从1986年起就担任科技部的前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这一先例留给笔者以想象和猜测的空间。
  正职空降,万钢并非第一人,而且往往事出有因。曾记否,2003年中国爆发沙斯,当时的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因失职被撤职,高强从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由于部长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高强是事实上的部长,而且官至正部级,不久职务也被扶正;而王岐山则由海南省委书记调任北京副市长代理市长。不久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严重违纪被免职,中共中央调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

  

科技部需要有所改革

    

  也就是说,万钢出任科技部长,可能不仅仅是出于民主党派和“海归”的考虑,而是科技部本身改革的需要。

  首先,科技部集制定科技政策、组织科研项目、分配科研资金等职能于一体招致诟病。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和两位留美生物科学家就向科技部发难,指出中国科学家、包括精英科学家在科技部的司局长、甚至处长面前都不能正常发表意见,因为他们把持着很多科研经费。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以超过GDP增长速度上涨,而科技部掌握着中国非国防科研经费的15%。因此,提高经费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刻不容缓。

  其次,科技部应对学术腐败重拳出击。上海交通大学陈进用买来的芯片冒充自己的科研成果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在这一事件中科技部是否负有责任?而最后陈进仅被解除职务、撤销称号、追缴相关经费,等于不了了之,科技部对纳税人如何交待?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用15年时间成为创新型国家,并赋予科学技术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非资本密集、劳力密集和资源密集的新模式的重任。于是,体制创新成了当务之急。

  这一切都决定科技部需要注入执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新思维,需要一个与其过去没有太多纠葛的新领导。而万钢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具有民主党派、“海归”、年轻、工业界经历等多方面优势被选为“空降兵”,破了科技部从内部晋升部长的规矩。如果笔者的猜测正确的话,万钢将面临着比他的几个前任更多的挑战。

焉知非福

  接到一位旧同学E的电邮,告诉我他的近况不错:公司这几年很赚钱,太太也刚产下第三个孩子,生活美满幸福。

  我真替他高兴。谁也猜不到他曾经很痛苦,还一度有轻生的念头。他是一位高材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好几家大公司抢着要聘请他。不料在修读最后一年的时候,女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让他痛不欲生,成绩一落千丈,终于失去女友也丢了工作。

  幸好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他决定振作起来,也萌起创业的欲望。他本来就聪明,再加上他看准时机,做对投资,不到四年就赚了人生的第一百万,再过了不久又遇到了现任太太。真是名副其实的成了家、立了业。

  每次我们谈起此事,他总是很感慨地说:还好当初没做傻事!人在谷底的时候,真的是看不到出口其实就在长满了荆棘和杂草之后。只要咬紧牙关踏出去,洞外就是世外桃源,比原来站在高山上所看到的任何景色更绝美。真是世事难预料,很多看起来似不幸的事情,其实就是幸福的源头!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曾在本地上映的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追求幸福》(Pursuit of Happiness)。男主角贾纳(Christopher Garner)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男人;他很努力工作,但运气总比别人差一截,想要走出衰运,怎知处境是每况愈下,后来妻子也离开了他。他拖着五岁的儿子过着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到处受人唾弃、遭人白眼,但恶劣的命运始终打不倒他不屈不挠的斗志。他最终从一个普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变成了拥有自己大型证券经纪公司的百万富翁。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鼓励人只要坚信会幸福,有一天必定得到。片里的一句经典对白中贾纳对儿子说:你有梦想,就一定要保护它。别人自己做不到,就会跟你说你不能。你要什么,就去追!就这样。(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当然坚持追求梦想是很重要,但退一步想想,若贾纳当时推销医疗器械的工作很顺利,或是妻子对他不弃不离,也许就不会激起他誓不言败的毅力。同样的,如果E当年的女朋友没有离开他,他现在可能只是一间大公司里的受薪职员,就如此中规中矩的过一生。

  我们不希望歹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可是周围很多事情常都不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可控制以内的。倘若真的遇到痛苦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学习那位失掉马儿的塞翁,不但不要沮丧,更要抱着焉知非福的希望来迎接明天。

  你现在丧失的可能只是琉璃,你又怎么知道明天你不会得到钻石呢?

马谢谁胜出?两大阵营比一比 三大议题成关键

虽然马英九和谢长廷阵营,都还没有确定副手人选,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积极布局2008大选的动作。在两岸关系、经济发展以及族群议题方面,马谢阵营其实都已经确定了方向,未来,包括省籍、统独以及经济发展,将会成为大选决胜的关键议题。

  东森新闻指出,2008马谢对决,虽然副手是谁都还没决定,不过身边的首席文胆,绝对不做第二人想,金溥聪跟林耀文分别深获马谢两人长期的信任,是选战过程中最重要的谘询对象。

  另外,发言人则是苏俊宾对上赵天麟,一个1976年出生、一个1973年出生,都是三十出头,选战在年轻幕僚协助下互别苗头。

  文宣组织方面,马英九要依靠党机器的后援,谢长廷则有“谢家班”帮忙撑腰,马的总干事由每选必赢的福将詹春柏出任,谢长廷则倚赖可以左右广大劳工动向的李应元。

  竞选总部的架构各有所长,不过最后决胜的关键,依旧取决于两岸省籍问题,就连国民党“总统”提名人马英九日前都对选民喊话,“我是台湾人,有谁能说我不是台湾人?”

  省籍问题无法避免,对此马英九已经准备好本土论述,准备对付将近二十位的谢家军“立委”随时群起而攻的态势。

  而伴随省籍争议而来的将是两岸政策,目前马英九已经提出黄金双航圈、企业西进等重大宣示,不过谢长廷在宪法一中的架构下,也将有程度的“务实西进”,毕竟经济问题是决战关键,谁能搞好经济,谁就能赢得2008。

逛街时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组图)




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公务繁忙"为由拒连任总理?

日本共同社发自北京报导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公务繁忙」为由,坚拒明年春天继续留任总理之职,可能为今秋共产党大会中引起风波。

六十四岁的中国国务总理温家宝将於明年春天迈向第二任,但却传出他无意留任的消息。共同社指出,据多位中国消息人士透露,温家宝已向周边人士表示,「总理一职公务繁忙,担任五年已经够了」,温家宝发牢骚说,自己现在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他党政治局常务委员休假的周六及周日,自己却还要工作。

报导指出,由於目前仍难以找到有力的後继人选,最後温家宝有可能继续连任,但秋天即将面临每五年一度、决定中共最高领导部门的人事异动的中共党代表大会,温家宝的辞职表态将在中共领导阶层之间掀起的波浪。

温家宝是在二○○二年秋天的中共党大会获同意进入政治局常委会,二○○叁年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副总理升为总理,预料在秋天的党大会中,才会从地方、基层拔擢继任者进入政治局常委会,为六年後的新任总理人选布局。

共同社指出,据说温家宝续留常任委员应已成定局,如果他表明坚决请辞的话,也有可能考虑让他转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的职务。

北京政坛流传:以后政治局新常委,一定要先体检

去年来,北京政治圈盛传,十七大时,政治局常委将从九位减为七位;在维系胡温体制下,北京盛传,政治局常委将留四进三,留任者包括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

  现任的政治局常委中,罗干和吴官正将届龄退休,黄菊去世;另外,最年轻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传罹胃癌,可能不会留任。

  不管是留任四位或五位政治局常委,十七大都将有新的政坛明星进入。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和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是最被众人看好的「双李」。其中,李克强与胡锦涛一样,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是呼声最高、也是外传胡锦涛中意的第五代接班人选。

  而不论谁在十七大能跻身政治局常委,因为黄菊之死,北京政坛现在流传一句话:以后政治局新常委,一定要先体检。

威而钢助性 可能导致不孕

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指出,性功能障碍治疗药物“威而钢”虽然可以协助男性恢复“雄风”,却可能因为会刺激精子提早出现“顶体反应”,反而增加不孕的机率。

这份刊在“生育与不孕期刊”的报告,是由北爱尔兰女王大学所进行。研究人员原本是想比对威而钢对精子活动力的影响,却意外发现药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所谓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s),是指精子在接触到卵子后,释放出酵素,以协助精子穿过卵子外壁的过程。但研究人员发现,接触到威而钢的精子会在未接触卵子的情况下,提前出现顶体反应。

报告指出,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精子接受特定剂量的威而钢后,观察它们的反应,结果发现,接触到等同于服下一百毫克口服锭三十分钟后浓度的精子,多数会提早出现顶体反应、无法完成受精;换言之,吃了威而钢反而可能导致不孕。

报告并指出,由于威而钢的普遍性,连网路上都可以轻易订购,加上部分健康年轻男性尽管没有“不举”问题,还是以威而钢“助性”,因此药商应该充分告知消费者这项潜在威胁。

山西临汾有条“攻不破”的色情街(组图)





山西临汾市闹市区的平阳北街有一排临街的门面,多年来以洗头、松骨、按摩为幌子,一直从事非法色情活动。从暗到明,干脆小姐们一字排开站在门口招客、拉客。更有甚者,客人不从还要遭到小姐和老板的无理谩骂、殴打,猖狂之极。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色情点进行过多次严厉打击,封门、处罚、断电、吊销营业执照,媒体也曾多次曝光。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色情服务门店照样开门营业,客照拉,钱照赚。

下午,记者从此路过,仍见到此处门庭若市,每个门前都站着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向过路行人招手揽客,当笔者拿起相机时,立即遭到小姐和自称是租下此门面男人的谩骂,并且阻止不让拍照,态度十分恶劣。当他们得知笔者是记者身份时,很快就有一个中年男子在远处挥了挥手,不到一分钟所有的门面全部关门、上锁、走人。当我半小时后再次到此地时,刚才关了门的店又全部照常营业了,每个门口的小姐仍在挑逗过路的行人继续拉客,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此处地处闹市区,周围的群众反映强烈。

蒋介石遭袁世凯追杀时 曾获美貌妓女舍身相救

1911年的残冬,一天,阴沉沉的天空,冷风飕飕,街上路灯黯淡,时局动荡,人心惶惶,马路上行人稀少。上海北里长三堂子生意清淡,夜已深,天空飘着雪花。空寂的街道上,一名青年在昏暗的路灯下,拉起衣领,冒着寒风匆匆而行,走进一座院门,只见门前挂着一只灯笼,上写“群玉坊”三个字,他上前叩门,无人回应,见四下无人,立即攀墙而上,跳进院中。

不一会儿,街头出现十余名袁军,由一名包打听带领,也在这所院门口停了下来。“笃!笃!笃!”急遽的敲门声使院内人们惊醒,门房提着灯笼打开大门,不仅大吃一惊,为首的军官冲上去用力一推,骂道:“滚!老东西,睡死啦!”随即手一挥,带兵冲进大门。

老鸨战战兢兢地从里堂子内走出来,为首的军官一把抓住她的衣领,恶狠狠地说:“陈其美和蒋介石是不是在这里!嗯?”

“这……”老鸨一愣,欲言又止。

“说!”那位军官一记耳光,打得老鸨两眼直冒金星,“再不老实说,老子宰了你!”

“我说!我说!是有一位陈先生常来这里。”老鸨哆哆嗦嗦地说,“可今天我没注意他们来。”

“搜!”军官用力一推,把老鸨摔出好远,带着士兵满院乱翻。顿时,院子里稀里哗啦、丁丁当当,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狞笑声,乱作一团。兵丁来到后院,推开一个房门,但见一位眉清目秀、姿态撩人的女子站在面前。她穿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领口开得很低,丰满的胸脯若隐若现,从臀部往下顺着两腿开了两条裙衩,雪白细腻的大腿一览无余,加上红红的嘴唇和水汪汪的大眼睛,使这军官看呆了。

他围绕着这位漂亮女子仔细打量了一番,随后伸出两个手指托住那女子的下颌,问道:“你是何人?

“我是这堂子里的娘姨。”

“我问你姓名?”

“我叫姚怡琴。”

“听说你常侍候陈其美和蒋介石。”

姚怡琴原本惊愕的脸上,掠过一丝欣喜,立即说:“不错啊!他们出手大方吆。”

“这几天有没有来过?”

“有哇!昨天还来过咧,你们是不是他的部下?向他汇报什么情况,告诉我,我可以帮你们转告。”姚怡琴明知故问,沉着应付。

“混账!”军官两个手指一提,把姚怡琴的下巴托得酸酸的,“他们是乱党,我们是来抓他们的。”

“唔!”姚怡琴愕然应了一声。

军官领着兵丁里里外外翻了一气,没有发现可疑的人。这个小屋子几乎一览无余,他们泄气了。

待袁军一走,姚怡琴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她倾慕已久的青年影子:高大挺拔,满口粗俗浙江官话;对姚怡琴来说,却是懂得风情的男人,每当她奉茶、送上点心,一不注意,便被他拧上一把,不痛不痒,却能激起她心湖荡漾。

外面沉寂下来。姚怡琴干咳一声,自己捂着嘴笑出声来,娇声娇气地说:“蒋大公子,请出来吧!”床帘动了一下,只见一个光亮的脑壳露了出来,接着整个身子也一点一点地运动出来。此人面对姚怡琴站定,两手作揖打恭,鸡啄米似的,口中连连有声:“谢谢姚小姐!谢谢……”

“哟,说声谢谢就完了。我把那些大兵打发走,可不是为听你谢谢的。”

“姚小姐,我终生忘不了你。”蒋介石拉住姚的手。

“净说大话唬我,你们这些男人,我见得多了,当面嘴抹蜜,出门就忘到爪洼国去了。”

“我明天就跟陈大哥说去,把你赏给我,咱们两个再不分开。”

“哎哟哟,你可别这么说,我听了烦。你陈大哥包房,是包我们的先生,像我这样的侍候主人的娘姨,可是自由身,你问的什么陈大哥?你这明明是找托词骗我。”

蒋介石紧紧搂住姚怡琴,亲了又亲,贴着她的耳朵说:“我爱你,我要娶你。”随手闭了灯。这一夜,他俩海誓山盟,颠鸾倒凤,直到日照三竿。

就这样,姚怡琴成了蒋介石的第二任夫人。他们结合后,蒋介石给姚改名冶诚。

“冶诚是什么意思?”姚怡琴想要从这一名字里,嗅到蒋介石爱情的信息。蒋介石答道:“冶者,冶容也,也就是漂亮的意思;诚者,诚心也。冶诚的意思是对你这样的美人,我一定诚心诚意地待你。”蒋介石笑了,姚怡琴也笑了。蒋介石胡吹乱泡一阵,自鸣得意;姚怡琴听了入耳,像喝醉了酒一样晕晕乎乎。

关于蒋介石和姚冶诚相识的经过,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报》对姚的身世有如下的报道:“女士出身寒微,当南北和议告成时,蒋氏随陈其美居沪,陈每过北里,蒋亦与偕往,怡琴在法租界某妓处做房侍,在筵席间见蒋氏,终至以身相托,被蒋纳为妾室。”

1912年冬,蒋介石从日本回国。他与姚冶诚本想继续住在上海,无奈刺陶一案还未了结,人们对此事的责难、愤慨使蒋介石不便在上海公开场合露面,遂偕姚冶诚回到溪口。在丰镐房,她孝敬婆婆,尊重毛氏,从不僭越,就这样宁静平和地生活了半年时间。后来,她抚养蒋经国长大成人,直到在台湾终老天年。她虽不被蒋家承认,却是客观存在的一员。

享有超乎寻常的"谥号" 拆解黄菊病逝讣告的密码

中共对领导人病逝的讣告,从能否发布、发布机构和时间、对死者的评价等,设有一般的程序规定,但如果死者身份特殊或有争议,背后往往牵动政治角力,讣告隐含的「达文西密码」就不易破解。
讣告没提经济工作贡献

苹果日报报道,由于黄菊身兼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身份,因此其讣告照例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衔发出。如果领导人曾担任军职,「沉痛宣告」的机构还会加入中央军委。

对于黄菊病逝的讣告,外界最关注的当然是对他的评价。由于上海福禧投资挪用上海社保基金取得沪杭高速公路经营权,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是黄菊,外界一直质疑他难以置身事外。不过,官方的盖棺定论似乎没有透露蛛丝马,毫不吝啬地送出三顶大帽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要拆解对黄菊的评价,最好的参照是1994年姚依林病逝时的讣告。姚依林生前也是政治局常委、主管经济工作的常务副总理,官方讣告称他为「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革命家的谥号,显然不适用于黄菊等第四代领导人。讣告没明说黄菊主管经济工作的贡献,是否对他负责的金融、安全生产等工作留有伏笔,不得而知,但黄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似乎高过姚。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卓越」就是「非常优秀」。

享有超乎寻常的「谥号」

所谓「优秀党员」、「忠诚战士」,自然是要撇清黄菊与上海社保基金案及陈良宇案的关系,言下之意,黄菊同志不是贪官、经得起糖衣炮弹的考验。而且,多数领导人的悼辞中已省略了「优秀党员」一词。可见,江泽民对爱将黄菊病逝甚为重视,在评价问题上是「寸土不让」,而胡锦涛似乎无意深究,以致黄菊可享有超乎寻常的「谥号」。

盘根错节——黄菊与曾庆红、吴邦国、徐匡迪的关系

黄菊的仕途始于80年代陈国栋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期。1983年任上海市第一机电局副局长才一年多的黄菊,获破格提拔为市委常委,两年后更升任市委副书记。陈国栋对于黄菊犹如伯乐于千里马。

被曾庆红扒头超越

1986年,黄菊在仕途上遇到了一些阻碍。新任市委书记芮杏文更欣赏与黄菊同期获提拔的吴邦国,这时,时任市长的江泽民将黄菊纳入了市政府团队,让他兼任副市长;从此时开始,江泽民对黄菊也有了知遇之恩。

由于黄菊和江泽民的关系,他与跟随江泽民的曾庆红亦维持友好,但二人并无深交。曾庆红离开上海时,与黄菊一样,都是市委副书记,但黄菊出道时间较曾庆红早,后来反被曾扒头超越。

抗拒朱镕基系人马

1991年,上海市长朱镕基调往北京,其职由黄菊接任,吴邦国则出任市委书记,两人关系并不融洽。吴邦国是1994年离开上海到北京任副总理的,当时周正毅还未“崛起”为上海首富,所以后来周正毅虚报注册资本等连串案件揭露后,吴的态度比较超脱;有报道说,吴邦国曾和朱镕基交换意见,两人都认为该查周正毅。

黄菊主政上海期间,与属朱镕基系的市长徐匡迪关系不融洽。不过,徐的继任人陈良宇据说也并不是黄菊属意之人,有消息说,现任市长韩正才是黄菊看好的接班人。只是由于黄菊对上海政坛涉入太深,陈良宇案牵涉不少人都与黄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黄菊女儿美国留学时嫁给国民党老报人之子惹非议

黄菊的女儿黄凡1995年2月在美国三藩市留学时,嫁给国民党老报人方大川的身子方以伟,当时黄菊是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女嫁国民党人惹非议

这宗婚姻当时在海外引起关注,并似乎令黄菊的仕途蒙上阴影,但随着2002年底中共“十六大”上,黄菊得到江泽民力撑,“更上层楼”进入政治局常委,阴霾随之消散。

除儿女婚姻外,黄菊的太太余慧文也是他的“政治麻烦”之一。去年6月上海社保基金案曝光后,该市社会保障局长祝均一、上海暴发户周正毅、上海福禧投资集团主席张荣坤等大批官员、商贾相继落马,坊间传余慧文与这些人关系密切,且有金钱往来。

秘书涉社保案调职

另外,今年4月中旬,新华社披露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姜亚新、金山区委书记李毓毅被调职,而姜亚新曾任黄菊的秘书,有消息指姜亚新也是因为涉及社保案而被“调职”。

上海消息称,黄菊当市委书记时,与市长徐匡迪关系不好,是他把徐逼走,有市民形容是“能干的被挤走了,该下台的倒升官了”。

徐匡迪被视为中共上台后上海第三位好市长(前两位是陈毅、朱镕基)。

仍然存在争论: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探讨危机起因

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这个当代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深远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其它地区的经济。不过,1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导致那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论。

  1997年夏天始于泰国和韩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后来扩散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甚至整个亚洲地区,给这些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动荡。这次危机后来还扩展到俄罗斯以及世界其它经济体。而处于这次危机中心的国家在危机发生之前因为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而受到全世界的羡慕,他们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受到广泛的赞誉。

  这个制造了“亚洲经济奇迹”的地区为什么爆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呢?

  联合国经济社会部的助理秘书长、原马来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周墨(Jomo Kwame Sundaram)在华盛顿的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世川和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的研讨大会上表示:“当然,这次危机的起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把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比较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在8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衰退之后,金融全球化受到各个方面的青睐,特别是受到财经媒体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推崇。在80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得到推动。”

  周墨指出,主张金融自由化的人也认为,这些国家把开放金融市场的先后顺序搞错了。他们错误地最先开放资本项目,结果导致金融体系出现各种各样的脆弱性;另外,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群体效应也对危机的产生和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说:“它所指的是,泰铢在97年7月2号的崩溃在邻国引起了连锁效应,被称之为传染。危机扩展到该地区的其它国家。”

  周墨说,这次危机因为金融市场本身以及金融机构的做法而进一步恶化。

  在1992年到1998年期间担任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行长的J.苏德拉查.吉万多诺在研讨会上表示,在探讨危机的起因时,人们往往争论它是由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造成的。但是,他认为,起因是两个方面的结合。

  他说:“当我研究印度尼西亚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发生的情况时,我的看法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因素。泰铢在实现浮动汇率之后出现的急剧贬值引发了印度尼西亚卢比的快速贬值,但是,印度尼西亚银行体系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存在的结构性弱点使得货币贬值演变成一场危机。”

  这位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前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行长认为,即使在泰铢不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印度尼西亚也难以幸免,因为泰铢贬值只是一个导火索,如果没有这个导火索的话,其它的因素也会导致印度尼西亚出现危机。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这些亚洲国家采取的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美元在1995年的升值导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升值,结果使得这些国家在出口市场失去竞争力,加剧经常项目的赤字。

  其它原因还包括对短期外国基金的过度依赖、对经济监管的不善以及过高的固定资产价格,美国的金融投机商索罗斯正是利用这些结构性的弱点对这些货币发起袭击。当美国之音记者在研讨会现场问泰国财政部驻华盛顿使馆的一位官员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索罗斯”。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股市泡沫是大陆的前车之鉴

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于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台湾股市泡沫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出现连续贸易顺差,同时大量外资涌入,形成国际收支双盈余,迫使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短短两年间大幅升值近40%,由于民间的投资机会和渠道有限,大量游资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发股市和房市泡沫。从1986年台湾股价指数超过1000点,到1990年超过12000点,期间经历长达40个月的多头,而后股价开始狂跌,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股价跌落万点以上,到1990年10月1日,跌到2485点,造成台湾空前的泡沫破灭,并给台湾经济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双盈余促新台币大升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台当局为实施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先后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与以美元为中心的机动汇率制度,将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35~40元新台币的水平。这种汇率制度维持了新台币的相对稳定,对台成功实施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台汇率制度受到强烈冲击,被迫大幅升值,由1985年的39.4元猛升到1987年的28.5元。

(一)台巨额外贸顺差与外商投资使新台币升值压力剧增。台对外贸易自1976年后在出口高速扩张带动下,连续出现顺差,尤其八十年代后顺差额迅速扩大,从198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106亿美元,1986年更是激增到157亿美元。顺差额占台GNP比重也由1981年的2.9%增长到1986年的20.3%。与此同时,外商对台投资迅速增加,由1976年的1.4亿美元大幅增加到1987年的14.2亿美元,增长逾10倍,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加。台当局为维持汇率稳定,只能大量买进美元,外汇储备在短期内急剧上升,由1981年的72.4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767亿美元。需求量剧增使新台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迅速上升。

(二)美国采多种手段迫使新台币升值。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是台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占台顺差总额的90%以上,同时台湾也仅次于日本成为美贸易伙伴中第二大逆差来源。当时,美国为减少贸易逆差,采取让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贬值的策略;但新台币紧钉美元,使美元贬值未起到预期效果,新台币反而借美元贬值之便对其他货币持续贬值,外贸顺差不断上升,引起美国强烈不满。美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三)台当局采取汇率“缓升”策略,加剧了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

在各种压力下,台当局于1986年开始采取对新台币汇率缓幅升值的策略,1美元兑新台币由1985年的39.8元小幅升值到1986年的35.5元。但是,这种“缓升”策略不仅没有减轻新台币的升值压力,反而刺激了市场更强的升值预期心理。不仅岛内民众纷纷抛售美元,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1985~1987年,台国际收支账户中短期资本净流入由2.8亿美元暴增至40亿美元,虽然台当局引导岛内利率不断下调,但仍无法阻止热钱涌入,新台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剧。

在诸多巨大压力下,台当局被迫于1987年7月宣布新台币不再钉住美元,新台币应声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8.5元新台币的价位。1989年4月,台当局正式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机动汇率制度,实行由外汇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到九十年代中期,美元兑新台币汇率基本稳定在25~28元水平。

新台币升值助股市泡沫

新台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对当时的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八十年代中期前后,成为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新台币升值过程中大量热钱流入及巨额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骤增,岛内货币供应量随之扩大,1985~1987年三年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分别高达51.42%、37.82%和24.44%。在当时外汇管制尚未取消和银行体系吸收存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过大造成社会资金浮滥,加上岛内投资机会有限,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股、房市飙涨。1985年台湾股价指数仅746点,但到1990年2月竟冲至12600点,五年上涨17倍。同时,台湾平均房价上涨3~5倍,地价飙涨10倍以上,形成严重的泡沫经济。

早自1985年起,台湾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导致货币供给也相应大幅增加,到了各银行对大额存款已不感兴趣的地步。大量货币进入股市,小部份流入地下投资公司,当时地下投资公司的年息高达40%。同时,由于顺差所赚外汇不断变成台币,热钱大量流入,也增加对股票的需求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台湾股市大涨,即使1987年受挫,也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恢复上升。从1987年到1988年,股价上涨6333点,涨幅283%。由于台湾当局在9月份宣布恢复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股市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冲击,股价大挫,到1989年1月,下跌了55%。此后台湾当局对其政策予以澄清,并由证券交易所积极为直辖市上市公司、财团法人与银行团进场护盘,股份才转趋回升。6月又一举突破万点大关。7月,台湾当局整顿地下投资公司,股市又盛传将惩处股市人头案件,导致投资人信心不足,股价一度跌回8000点。而后买气回笼,股价走坚,8月底冲破万点。11月后受国际股市重挫影响下跌,到1990初重又回升,到2月10日涨到12682点,创台湾股市的最高纪录,回落之后,至今未能再创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台当局在八十年代末采取一系列釜底抽薪的金融措施加以应对:一是开放外汇管制,大幅度提高岛内民众汇出资金的额度限制,引导企业对外投资;二是实现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并随后大幅升高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采取信用紧缩猛药降低货币供应量;三是严格取缔地下金融活动,切断游资供应来源。随后,国际游资在赚取高额利润后大举撤离台湾,岛内传统产业也大量对外投资,股、房市的资金动能大幅减弱。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普遍预期油价将上涨,成为台湾股市大跌的导火索。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00点狂泻到2485点,几近崩盘;房地产业也一蹶不振。泡沫经济仅维持不到四年时间即告破灭,给台湾经济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台湾告别经济高增长期

九十年代前的40年间,台湾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股市泡沫破灭后则再未出现这样高的增长率。新台币大幅升值,其直接后果是台湾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同时,泡沫经济的发生使岛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1985~1995年间台湾工业劳动力总薪资增长3倍,增幅远高于香港、新加坡和日本;1988~1993年工业区土地价格增长2.74倍。加上岛内因“解严”引发的劳工运动、环保运动等社会运动高涨,使台湾传统产业在岛内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出现大量倒闭和大规模外移,对外投资激增。1986~1995年台对外直接投资额年均28亿美元,远超过1981~1985年间年均0.5亿美元的水平。岛内传统产业迅速衰退,台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86年的39.4%迅速下滑到1995年的27.9%,引发“产业空洞化”隐忧。

对此,台当局全力扶植资讯电子产业发展,九十年代岛内资讯电子产业迅速兴起,并取代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台当局将岛内资源过度倾斜资讯电子产业的政策,也导致制造业结构单一的弊端。步入21世纪后,国际高科技产业泡沫破灭,台湾首当其冲,受影响最重,此即新台币大幅升值的间接后果之一。

泡沫破灭使总体产业结构提前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新台币升值导致岛内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岛内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86年的47.3%增加到1995年的60.1%,台湾在人均收入仅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一半的情况下,提前步入后工业化社会。这种产业结构的急剧转变,虽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以岛内需求为依托、占GDP比重六成以上的服务业,由于过度扩张和缺乏国际竞争力,其进一步发展已受到岛内市场狭小的严重制约,越来越难以担当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作用。如不能加快拓展国际市场,将可能使台湾经济步入低速增长时代。

泡沫破灭也给岛内金融体系埋下长期隐患。新台币升值后岛内掀起全民性金钱游戏,地下金融盛行,银行贷款浮滥。1988年台湾地下投资公司多达800家,吸引民间游资超过3000亿元新台币,成为影响金融和经济稳定的隐忧。银行体系也因存款增长率远高于贷款增长率而放松贷款条件。泡沫经济破灭后,地下金融遭到重创,银行体系呆坏账比率迅速升高,导致后来弊案频发,接连出现假票券、超贷弊案和挤兑事件,掀起一次次金融风暴。影响更为深远的是,1989年台当局实施金融自由化,开放民间设立银行。台当局原拟只开放少数几家,因此将资本额定在100亿元新台币的高门槛。但由于当时泡沫经济和资金浮滥,财团筹资容易,因此有多达15家民间银行获准成立,使岛内银行业竞争程度急剧增加。为争夺有限市场,岛内各银行纷纷降低放款信用尺度;而企业也多以股票、房地产等为抵押,过度运用财务杠杆,以致1998年岛内发生本土型金融危机。进入21世纪以来,岛内经济不景气使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呆坏账持续升高,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美金“老本”缩水 加拿大华裔移民感生活压力大

6月3日电  加币汇价节节上升,对于一些华裔移民、“航天员”家庭及留学生,均构成相当大的影响。不少移民面对“老本”不断“缩水,称料不到“买外币、犹如买股票”般会亏大本,面对相当大压力;有准备来报到的“准移民”更称在加元汇价太高下,可能要将定居温哥华的计划改变;另有一些留学生则称他们受到的冲击更大。

  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王太太表示,她是1999年移民到来,当时在中国国内换外币,只能兑换美元,她将积蓄换了10万美元,当时折合为90万人民币,她到来后辛勤工作,并于2年前结及买一个柏文单位,但当时美元已跌价20%。她见到“老本”缩水,不甘心将美元换加元,反而向家人借了10万加元,但现在美元兑加元继续下跌,无形中她受到更大损失,而向家人借的加元急升,变相令负债无形中亦增加了。

  她称,料不到买外币会犹如买股票,升跌幅度会如此厉害,令她对当初不及早将美元换加元感到后悔,还好她与丈夫都在本地找到工作。她无奈地称唯有将美元继续储起来,可能要等待现在刚出生的儿子在多年后长大时,美元兑加元的汇价才可能回升,到时才动用该笔美元积蓄。

  新移民购屋大计落空

  另一名准备来报到的中国台湾移民“准移民”张太太称,她们一家早前本来已准备用1000万元台币,兑换40万加元,移民后到温哥华买房屋,但现在加币及温哥华楼房价格同样不断攀升,令到他们承受“双重损失”,现在心目中的房屋已涨价至60万加元,再加上加元汇价急升,现时要用逾1800万台币,才可以兑换60万加元买房屋,差别几乎是一倍,故对于是否继续按原定计划在温哥华“落脚”,必须重新考虑。她称听说安省的温莎市房产价较便宜,说不定要改为在当地“落脚”。

  另一名“航天员”家庭主妇Joan表示,她的丈夫在北京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寄生活费回来给家庭使用,即使人民币略为升值,但升幅远不及加元,例如3个月前汇2万加元回来,约需要12万人民币,但现在却需要接近14万人民币,涨幅逾10% ,可说是“苦了航天员”。

  华裔移民张林素月则指出,她每天买菜买水果,一点也感受不到加币汇率升值,至于汇率升值对她的影响,她认为其实很有限,因为从她移民来加拿大时,即尽量做到在加拿大赚取的钱,在加拿大使用,因此即使加币汇率升值,亦不直接影响到她的经济情况。

  此外,加元急升,其实对留学生影响更大,一名来自香港的国际生称,她在数年前到来时,加元兑港元汇价约1兑6,但现在却是1兑7.36,升幅近3成,而父母汇给她的学费需要不断“加码”,在港的家人实在感到有点吃不消,她所能做的只是尽快完成学业离去。

美FBI前顾问:"基地"计划对美七城市发动核袭击

 6月3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顾问鲍尔-威廉姆斯近日出版了一本新书,称“基地”组织目前已经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准备对美国境内的七座城市发动核恐怖袭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也证实威廉姆斯的这一说法绝非耸人听闻。

  在最新出版的新书《伊斯兰日:美国和西方世界毁灭》中,鲍尔-威廉姆斯首次披露称,据他所掌握的情报显示,“基地”恐怖分子目前已经制定非常详尽的计划,准备对美国境内的七座城市发动核袭击。这七座城市分别是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迈阿密、波士顿、休斯敦以及拉斯维加斯。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威廉姆斯的这种说法。穆勒称,“基地”组织有着一下极其明确的计划目标,那就是在美国境内引爆一枚足以杀死数十万美国人的核装置。穆勒强调指出,有时这一威胁是如此的真切,以至于他夜晚躺在床上长时间无法入眠,头脑中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前景究竟将会怎样。

  威廉姆斯在新书中披露,沙特情报机构已经掌握的证据显示,本-拉登的武器库中有40至70枚战术核武器,俄罗斯情报机构则声称本-拉登已经购得12至15枚完全组装好的核武器,“基地”组织与声称获得“核提箱”装置的车臣叛乱分子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本-拉登在“9-11”事件前两个月曾经向一名巴基斯坦记者表示,购买核武器“并不难”,声称只要花1000万到2000万美元就可以从俄罗斯购买核武器。新书还披露,本-拉登早在2003年就已经接到宗教命令,准许“基地”组织使用核武器杀死1000万美国人。“基地”组织在黑市上从原苏联非法获得了至少40多件核武器,包括手提箱式核弹、核地雷、核炮弹和核弹弹头等,其中一半来自车臣恐怖分子之手。

  新书还披露,“基地”组织已经通过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附近活动猖狂的MS-13黑帮和其他犯罪组织,将两枚组装好的手提箱式核武器秘密走私运进美国。每枚手提箱式核武器重约50-80公斤,一枚编号为9999的生产日期是1998年。该核弹的设计原理极为简单:将与核爆炸有关的放射性成分钚和铀分装,在定时钟或手机激活机制引爆下诱导核裂变。报道说,“9·11”发生后不久,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曾当面向布什汇报这一惊人消息,布什震惊不已。美国军方也曾透露,“基地”组织为能掌握更多核弹,曾出重金招原苏联特种部队成员潜入美国,企图挖出冷战时期深埋在美国境内的苏联核武器。“基地”还高薪秘密请人训练“基地”敢死队员如何使用和维护这些核武器。

  新书称,美国政府以及其它情报机构都非常清楚“基地”组织的计划。威廉姆斯在书中援引曾经专门负责搜捕本-拉登的前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迈克尔-舒艾尔的话说,中央情报局曾经发现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与一个企图购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的案件有关,且相关做法极其诡秘、专业。因此到1996年底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与此前所遇到的犯罪组织都不一样的特殊组织。为了提防拉登这颗不知道何时将引爆的炸弹,美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防范措施,不仅派特工日夜密切监测几座重要城市涉及穆斯林活动场所的辐射量,而且还提出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建“隔离墙”来防范偷渡客,这些做法已引起国内穆斯林群体和邻国的强烈不满。

  威廉姆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基地”等恐怖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活动使用的武器无非是炸药、迫击炮、火箭弹等,而许多国家也一再强调,谨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巴基斯坦情报机构此前发现的一份备忘录提醒人们,恐怖分子可能已经拥有生物、化学乃至核武器,一旦恐怖袭击得手,会造成非常惨烈和大规模的伤亡。与以往发现的恐怖组织的文件不同的是,这份备忘录有一份附加的内容非常引人注目,它详细介绍了依赖自杀爆炸志愿者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西方国家的大量想法和行动方案。在备忘录列举的袭击名单上,美国高居榜首,其次是一些欧洲国家。

美"死亡医生"获假释出狱 曾帮130名病人自杀(图)


6月3日报道 支持并亲自为病人实施辅助自杀的美国“死亡医生”杰克·凯沃尔基安1日获假释出狱。但8年牢狱生活并没有改变他在安乐死问题上的立场,也没有改变支持者和批评者对他的看法。

8年之后,安乐死仍然备受争议。

辅助自杀

被控二级谋杀罪成立

现年79岁的凯沃尔基安原是密歇根州一名医生,自称曾辅助约130名病人实施自杀。美联社报道说,他的名字几乎就是死亡的同义词。

20世纪90年代,他一直试图促使辅助自杀合法化,并曾与当地检察部门多次对簿公堂。州政府1991年吊销他的行医执照,此后还曾颁布专门针对他的安乐死禁令,但他对此置之不理。

90年代末,凯沃尔基安通过注射方式,为底特律“渐冻人”托马斯·尤克实施安乐死,并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他后来把录像送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节目“60分钟”,电视台随后播出了这段录像。

密歇根州检察部门据此再次对他提出指控。法院1999年裁定凯沃尔基安二级谋杀罪名成立,判处他10年监禁。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凯沃尔基安获得减刑,1日获得假释出狱,假释期截止到2009年6月1日。


凯沃尔基安(左)在其律师陪同下离开监狱
支持者说

辅助自杀是基本人权

但凯沃尔基安的假释是有条件的。根据假释条件,凯沃尔基安不得继续辅助他人自杀,不得照料62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得照料残疾人。

凯沃尔基安承诺遵守这些条件,但他的立场并未因牢狱之灾而有所改变。他的朋友和法律助手露丝·霍姆斯谈及他的观点时说:“辅助自杀应当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来处理,这是存在于患者、医生、患者家属和患者信仰之间的一项权利。”

这种观点受到不少人士支持。凯沃尔基安出狱时,十余名支持者手举标语聚集在监狱大门前,欢迎他获释出狱,并表达对他的行为的支持。其中一个标语写道:“杰克,我们很高兴你出来了。”

欢迎活动的组织者、佛罗里达州居民帕姆·霍利说:“我们认为,法庭就他的所作所为作出刑事处罚并不公正。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人,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法律。”

反对者说

与一名连环杀手无异

但反对者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底特律天主教会当天发表声明,将凯沃尔基安比作“连环杀手”。

底特律天主教大主教辖区发言人内德·麦格拉斯说:“10年来,杰克·凯沃尔基安的行为与一名连环杀手无异。如果他如今被视为一名著名假释犯,而不是一名杀人犯,那么就太令人遗憾了。”

美联社和益普索集团5月22日至24日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受访成人中,40%认为凯沃尔基安应该入狱,53%认为不应入狱。此外,68%受访者认为,在一定情况下,病人应该有权选择死亡。

维修费太高 英国贵族亿万庄园白送没人要(图)


英国贵族本杰明·斯莱德在英国萨默塞特郡拥有一座价值7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亿元)的13世纪豪华庄园,然而由于维护庄园建筑的费用实在太昂贵,没有直系后裔的本杰明希望将庄园送给亲戚,但没有一名亲戚愿意接受。无奈之下,本杰明决定从全球范围内至少5000多个姓“斯莱德”的人中,通过DNA鉴定找出一位和他血缘最近的充当继承人,将庄园白送给他。

维修费太高 亲戚没人要

现年60岁的本杰明·斯莱德是一名从男爵,他在英国萨默塞特郡北牛顿市拥有一座13世纪古宅“毛恩塞尔庄园”,面积有1500英亩,庄园内除了一座拥有9 个卧室、1个舞厅、1个图书馆和5个招待室的大宅外,还有6座别墅、3个湖泊,以及430头母牛、13只孔雀、4只狗和6头猪。

由于这座庄园、尤其是古宅的维护费用实在太昂贵,希望安度晚年的本杰明爵士打算将这座古宅脱手。可因为他没有任何儿女继承人,于是他想将这座庄园传给自己的直系亲戚。尽管本杰明的亲戚个个都是大富翁,但这座房子花钱就像无底洞,没有一个亲戚愿接受这座“旧房子”。






英国贵族本杰明(左)和庄园的最终继承人美国摇滚歌星艾萨克
3年多前,本杰明试图将这座庄园以100万英镑的超低价出售,但也一直没能卖出去,因为这座房子很多地方都需要花大钱维修,同时它又属于英国文物遗产,每修一块瓦都要报英国遗产部门批准,许多富翁来此看过后,都摇摇头离开了。

全球寻“远亲” 引来15000人

据当地房地产商评估,单是庄园内的建筑就值250万英镑,而土地则值500万英镑,加起来整个庄园价值高达750万英镑!但本杰明称,维护“毛恩塞尔庄园”每个月要花掉他数千英镑的费用,他对此厌倦透了,宁愿将这些钱花在自己的退休生活享受上。无奈之下,本杰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这座价值数百万英镑的13世纪庄园白送出去!但条件是,对方也应该姓“斯莱德”。于是,本杰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至少5000个姓“斯莱德”的本家,然后通过DNA鉴定,将这座古宅送给一个和他血缘最近的继承人。

本杰明全球征求庄园继承人的电视纪录片在欧美播出后,竟然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姓“斯莱德”的人,一年多来,本杰明竟然收到了1.5万个姓“斯莱德”的本家的回应。


美摇滚歌星成“最佳继承人”

通过DNA鉴定,日前,本杰明发现美国丹佛市的艾萨克·斯莱德是和他血缘最近的本家。

现年26岁的艾萨克是美国知名摇滚乐队“冲突”的主唱歌手,他和乐队在拉斯维加斯市进行巡回演出时听到了本杰明寻找庄园继承人的消息,于是他立即给本杰明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和本杰明取得了联系。

本杰明说:“找到艾萨克当我的继承人,我也感到很高兴,除了他是一个超级明星外,他也是一个好小伙子。我希望他能爱上我的房子,那么我就可以当‘逃兵’了。如果艾萨克搬到这儿居住,他和他的乐队就可以在这儿举行盛大的音乐会!”

昏迷19年 波兰男子醒来发现世界翻天覆地(图)


遭遇车祸昏迷19年的波兰人格塞斯基(Jan Grzebski) 最近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他发现波兰社会已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肉也不再凭票供应了。

  格塞斯基对大街上的行人手持移动电话说个不停感到非常新鲜,并且说,现在商店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他“头晕”。今年65岁的格塞斯基1988年遭遇一起火车事故之后陷入昏迷状态。

  格塞斯基说,我陷入昏迷的时候,商店中除了茶叶和醋以外什么也没有,肉凭票供应,加油站外排着长龙。苏醒过来的格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说,全靠妻子格尔特鲁达,他才能活下来。他说:“她一直在照顾我,救了我的命。”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

  19年前发生车祸时,格塞斯基还是4个孩子的父亲,如今醒过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有11个孙儿了。医生从来没想到格塞斯基能活下来,更不用说从昏迷中醒过来了。格尔特鲁达说:“我哭了很多次,也祈祷很多次。那些来看我们的人一直在问‘他什么时候会死?’但是他没有死。”

  他还说,现在人们牢骚冲天让他感到很不解,“我从来不抱怨”。 波兰如今已经成了欧盟的新成员,走在人群熙来攘往、霓虹灯闪烁不停的街道上,格塞斯基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遥远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