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

“一中”之下的两岸政治框架

  国民党2008年大选参选人马英九日前在印度访问时,提出两岸“互不否认”的主张,认为两岸若暂时做不到互相承认,至少可以做到互不否认,这是一个低标准的要求。这是马英九继去年3月21日在哈佛大学提出两岸关系“五要”主张(其要点是两岸建立30到50年的军事互信机制)后,又一次提出关于两岸关系的新思维。

从“五要”到“互不否认”

  马英九的“互不否认”与“五要”思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两岸为了谋求一个长期的和平、稳定框架,需要一套对双边关系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去年他提出“五要”后,笔者曾发表评论认为,这一建议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但关键是在对什么是“一中”的定义上,马英九的概念不甚明确,有意无意间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众所周知,“九二共识”中的“一中各表”,其“一中”定义十分明确,即一个覆盖大陆和台湾的中国疆土。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台湾内部不断出现“中华民国在台湾”等定义和修宪要求,将“一中”概念缩小到金马台澎地区,这亦即被大陆认定为法理台独。

  马英九去年在提出“五要”时虽然仍以“一中”原则为基础,但定义却时常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和“目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之间游移,使人感到其“新台湾情结”的选战需求对其政治理念和操作的作用力。因此,去年笔者曾指出,针对马英九的“五要”新思维,北京须警惕其中的玄机。

政治框架须提上议事日程

  撇开这一点,马英九的“五要”和“互不否认”,一定程度上点到了两岸关系的一个死结,同时也是未来要继续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一个浅显的道理是:过去若干年,两岸关系过去一方面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另一方面台湾岛内法理台独氛围日浓。

  究其原因,两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一是大陆对台政策上依然无法放开一些教条;二是岛内近20年逐渐出现台独化的思潮和行动,大陆对台政策的持续僵硬不啻给了这股浪潮以新的推动力。

  因此,两岸关系走到今天,必须在确定“一中”原则和确定两岸政治框架方面,做出某些具有实质意义的举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赢得台湾民心,最大程度地获得未来几十年两岸关系的持续稳定与和平,也最大程度地遏制台独势力。

  基于这一思考,笔者去年曾提出未来两岸关系的三个阶段论:第一阶段:从2006年到2008年,亦即在台湾领导人选举前,大陆必须与台湾国民党与民进党候选人就“一中”原则进行沟通与磨合;第二阶段:从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结束到2012年或2016年,两岸必须就“一中”原则的确立和两岸政治框架互相定位,寻求具有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其中包括“中华民国”定位问题、“一中”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第三个阶段:在2012年或2016年之后,若上述“一中”原则和两岸政治框架定位获得确认,两岸方可有未来持续的和平、稳定和良性互动。
  台湾《联合报》日前透露一名正在台湾出席研讨会的大陆对台学者的观点,即北京将正视两岸互不隶属的现实;两岸和平架构的关键,是解决两岸公权力相互承认和合作的问题。报道认为,这一观点显示北京正在考虑2008年后的官方谈判,正朝细化和具体化的方案探索,未来有可能将目前的“以民代官”、“以官扮民”的“白手套”方式,转化为官方直接谈判与合作。

  

领土不容分割与行政独立

  

  台湾媒体的分析是否过于乐观,目前不得而知,但如上所述,为了避免目前两岸政治框架模糊状况继续为台独分子利用,北京有必要从现在起思考解决“一中”原则下现有政治框架的关系问题,亦即在一个主权、领土不容分割的国家内部,两个独立运行的政法和行政系统问题。

  当然,这里的“一中”原则必须先有一个既能解释两岸现状,又符合主权不可分割原则的法理论述,且能为双方接受,然后经由双方签署非国际法意义上的两岸基础条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实际情形未必一定如上所描述,但却已到了必须思考、酝酿的阶段了。

如何看待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香港主权回归已整整十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画卷上,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这个历经一个多世纪外族统治的前殖民地,注定要扮演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

  我在给大陆《凤凰周刊》撰写的卷首语中说:“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长达14年过渡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双赢共存,为香港主权的和平交接以及港人的心理调适提供了更多空间。其中,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是最大的外部推动因素,而“后过渡期”的香港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80年代末北京那场政治风波,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都未曾改变香港和大陆逐渐接近的进程。

强烈的香港意识

  “香港意识”和“香港认同”,在70年代以前是何其陌生的概念。香港意识的萌生以及“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构想的提出,是香港身份认同的开始。对于难民痕迹明显、移民印记凸现的地方来说,多数人选择留下来见证历史,选择了对香港的认同,这是一种进步。

  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认同,从1997年进入了全新境界,并经历了严峻的洗礼和考验。这是一条不归路程。身份认同意识的逐渐提升,体现在多次举行由数十万人参加的政治集会。无论是狂风暴雨,或是烈日当空,那种无需动员的自动集结,自始至终的井然有序、守法守纪,呈现了中产阶级政治性格的可敬。它是香港身份认同的里程碑,被视为“经济动物”的香港人完成了政治意识的发育。

  而恰恰是这种参与意识,印证了香港的身份认同感,勾勒出了香港回归十年的音符与《义勇军进行曲》的交织互动,俨然是一首和谐的奏鸣曲。

  香港资深文化人陈冠中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指出,九七回归之后,香港人的国家认同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但关于香港人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这纯粹是一个伪问题,是社会学家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分裂。

  但是,参与香港回归进程,包括起草基本法、筹建特区政府的行政会议议员梁振英,6月1日在香港媒体发表的《人心尚未回归,国人仍需努力》的文章,指出相当部分的香港人对国家的归属感仍然薄弱。

  他说,其中有许多原因,包括国家积弱百年,多数港人或家庭成员因曾经受到大陆极左路线的冲击而心有余悸;大陆近些年来贪黩腐败成风,导致疏离感萌生;英国殖民政府对港人长期分而治之的策略奏效。

  梁振英在肯定港人对国家认同感渐有进步的同时,强调指出,自豪感是人心回归的积极条件,但不能证明人心已经回归。而任何一个地方的居民对所属社会或国家没有归属感,没有向心力,那这个社会和国家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对于人心回归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应放任自流。
家国情怀不容质疑

  这位被定格在“爱国爱港”区块的政治精英慨然写道,没有一个社会有与生俱来的向心力,人们没有这样的遗传因子,香港人和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身份认同、归属感、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几乎是一个水平线上的关键词,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实,还是政治学家、社会学者主观设定的伪命题,在多元结构的香港居民中,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

  不可能要求香港750多万市民对国家或者香港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尺对所有港人做一个衡量和规定。即使在最具政治意识的大陆,今时今日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即使在殖民地时代,香港的中国人也许最具家国情怀,对中国大陆所发生的种种政治、经济、社会变迁,都予以极为高度的关注。

  这一群被视为政治冷感的“经济动物”,当年何以出现百多万人上街,对北京那场政治风波表达忧心和愤怒?何以在90年代大陆多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慷慨捐助,不断刷新捐款捐物的纪录?何以在九七回归之夜保持难得一见的平静和淡定?何以在临时立法会选举中创下近50%投票率的历史最高纪录?何以在金融风暴、禽流感、沙斯以及特区政府管制危机等冲击下,没有出现任何非理性的举措?

  即使是50万人上街对23条立法表达忧虑,即使特区政府振兴经济不力、民意支持率创低、中产阶层承受力达到引爆点的时候,香港社会依然相对稳定、法治秩序依然稳固、经济运行未曾失序。

  这种家国情怀,这种对香港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难道还需要任何人为的提炼和拔高么?

  我完全同意梁振英的观点,没有一个社会有与生俱来的向心力。向心力不是强加于人的,必须耐心和努力培植,而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向已定,没有任何人、任何外部和内部因素可以改变。中国的香港人和香港的中国人,意义和内涵是一致的,无须作任何政治和学理上的争辩。它并非是伪命题。
  除了个别人之外,多数港人对自己的血脉传承从没有自我贬低,也不会自我否定。梁振英所担心的人心尚未回归,其实是指港人对中共政权的认同度,还无法达到北京或者爱国爱港群体所期待的程度。

  对于相当多数港人来说,比较普遍的心态是“爱国爱港,但未必爱党”。这恰恰是特区的特色和常态,说明中国执政党要真正获得港、澳、台的由衷认同,还必须做更多的努力,包括民主法制的建设,清明政治的确立,民众的政治参与权以及贫富差距的缩小……

"超级肥男"4年减肥186公斤摇身"变健美男"(图)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东谷地区30岁男子戴维·史密斯本来体重高达286公斤,医生认为他距死亡只有咫尺之遥。他从4年前起开始减肥,到现在,他总共减掉了186公斤,包括割掉10公斤重多余的皮肤,目前已经摇身变成“健美男”。

  当史密斯只有6岁时,就遭遇了恋童癖熟人的性骚扰,由此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平时总是从食品中寻找安慰。由于饮食没有节制,史密斯已经成了学校最肥胖的男孩,因此经常被同学欺凌和嘲笑,17岁时就从中学退了学。

  大约10年前,史密斯惟一深爱的母亲被诊断出了淋巴瘤,并在几年后离开了人世。母亲的去世给性格孤僻的史密斯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第一个月,他几乎没吃什么东西,但从母亲去世第二个月开始,史密斯就仿佛成了“饮食机器”,他的体型也像气球一样不断膨胀,到2003年,史密斯的体重已经猛增到了惊人的286公斤。

  史密斯当时其实连走路都很困难,他每走150多米远的路,就要停下来喘半天气。史密斯打电话向电视台求助,称他需要一个减肥教练帮助自己。没多久,减肥和健身专家克里斯·鲍威尔就和史密斯取得了联系,史密斯说:“在克里斯的帮助下,我开始抛弃了饮食无度的陋习,我开始学会合理地吃东西,我惟一需要的就是毅力。”

  


   史密斯减肥前后的对比

  史密斯在克里斯的指导下接受减肥训练后,他的体重开始迅速降低,由于减去了太多的体重,史密斯身上多出了很多多余的皮肤,从去年到今年,美国医生通过至少三次手术,为史密斯移除掉10公斤重的多余皮肤。

  目前,尽管他的身上仍然留着一条条移除多余皮肤后缝合的伤疤,但从不敢出门的“超级肥男”摇身变成了“健美男子”,史密斯不但和死神擦肩而过,并且还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信心。我渴望恋爱,我听说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坠入爱河,我想尝试这种感觉。我相信自己的另一半正在某个地方等着我。”

揭秘桥本李鹏89密会:日用贷款交换方励之离大陆

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后,物理学者方励之夫妇曾受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庇护,造成美中政治上的对立。中国原本态度强硬但其后突然软化,允许方励之夫妇赴英转美,其实幕后是日本打出日圆贷款的交涉王牌才使中国让步。

產经新闻访问当时美国驻北京大使李洁明,李洁明承认当时确实得到日本驻中大使桥本恕很大的协助,是日本打出日圆贷款的这张牌才顺利解决问题的。

方励之夫妇和当年就读大学的儿子在天安门事件爆发的隔天逃进美国大使馆,中国要求美国大使馆交人。

李洁明在一九八九年秋天起,便和当时日本驻中国大使桥本恕频频交换意见,由於桥本曾於一九七二年日中建交时担任外务省中国课长,颇受中方信任,因此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才有桥本和李鹏总理的秘密会谈。桥本曾指出,他与李鹏的会谈是在美国总统助理两次谈判破裂后召开的,李鹏在会谈上要求日本履行第三次日圆贷款的承诺。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於一九八八年访中时,允诺从一九九○年起的五年内提供中国八千一百亿日圆(相当五十六亿美元)的贷款,此金额相当於当时中国的外匯存底。但是当年七大工业国高峰会通过对中制裁决议案,对於致力基础建设的中国而言,冻结贷款可说是致命的打击。

海部俊树前首相於一九九○年初,因来自日本财政界的压力而著手解除对中制裁。為此,当时的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宫本雄二(现任日本驻中国大使)曾赴美探询美方意向,结果发现方励之问题在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弹,不解决方励之问题,难以解除对中制裁。

桥本大使接获外务省的通知后,便与中国共產党对外联络部长朱良多次密谈,会谈中还顾虑中国的面子未提日圆贷款问题,只表示日本在休士顿峰会将努力促成解除对中制裁,但希望中国也作出适切的回应。

在桥本与中方接触一週后,中国於一九九○年六月中旬同意方以治病為由出国,方励之夫妇於六月二十五日搭乘美国军机离开中国前往英国,半年后移居美国,目前执就於亚利桑那大学。方励之出国两週后,美日在休士顿工业国峰会採取同一步调,分别解除冻结世界银行的二十三亿美元和日本的五十六亿美元对中贷款。

缺少正义的灵魂为崛起不择手段 小心日本

当世界全面关注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时,人们似乎忽略了日本已经悄然再次崛起。6月14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文指出,日本已快步走上了“第三次崛起”之路,并对其崛起的属性、方向及“国际贡献”表示深切的关注。
走向新的“甲子周期”

对于日本的前两次崛起和衰败,国际社会已有共识。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主动迎接世界列强主导的全球化,第一次走上“脱亚入欧”型崛起之路。在这个“崛起”道路上,日本经过“甲午战争”,攫取了中国2.3亿两库平银,借此一举跨入“国际金本位”之列。之后,又经过“日俄战争”打败一个欧洲强敌,摘取了“世界列强勋章”。而后顺势对朝鲜半岛和台湾展开殖民统治,最终走向法西斯战争。这可谓是日本第一次的崛起与衰败的过程。

1945年,二战结束,在美国占领及庇护下,日本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一举实现了“经济赶超”,走上“和平发展型”崛起之路,由此,确立了世界经济强国地位。这堪称日本的第二次崛起。但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沉湎于泡沫升腾和由此产生的“金融扩张”的虚幻膨胀,最终被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全球化大潮淹没,陷入10年衰退的历史黑洞。

2005年是日本战败60周年。这对于在思想意识底层极度迷信“甲子周期”的日本而言,无疑是历史性转折点。日本朝野都希望将战后赶超过程中的“压抑与屈辱”打包封存,展开新的“国际政治周期”,走“正常大国”之路。所以去年可谓日本走向新的“甲子周期”的元年。代表新兴政治势力的安倍晋三取代承上启下的小泉,开始掌握日本“第三次崛起”的航向。那么,日本是否已经具备了第三次崛起的条件呢?



已经跨入“第三次崛起”之路

而今,历经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衰退和痛苦的体制改革,日本终于再次迎来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自2002年初,日本经济触底反弹,迄今已连续5年半持续复苏,成功走过历史拐点,步入战后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在此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顺差连破历史纪录,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对外债权不断扩张,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债权大国地位。同时,日本的地价、股价等资产价值回升,个人金融资产再创历史纪录,泡沫崩溃时期丢失的国民财富全面还原,经济实力重新扩张,对外干涉能力急剧膨胀。

在经济实力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日本开始全面展开地区经济整合战略,积极主导东亚秩序,争扮亚洲领袖。在此,小泉时期,日本便正式提出了构建“东亚共同体”战略,为参与全球大竞争构建基地,而安倍政府更是提出了“亚洲门户”构想,用制度、体制和价值观支撑起“亚洲掌门人”地位。

而在国内政治上,今年是日本战后和平宪法实施60周年,安倍政府提出要回到战后的原点“改变战后体制”,全面推动修宪运动,力促国会通过作为修宪程序法的“国民投票法”,并将修宪纳入即将举行的参院换届选举的争选核心,旨在形成修宪政治舆论潮流,为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宪政制度基础。

在军事上,继小泉政府成功修订了“有事三法”、“有事七法”和“反恐特别措施法”等“准战争立法体系”,突破海外派兵后,安倍政府进一步将“防卫厅”提升为“防卫省”,构建了完整的“国防体制”,为实现“自卫队的军队化”奠定了制度和法律基础。与此同时,为掌握“首相一元化主导的国家安全政策控制权”,安倍政府积极筹建“国家安全委员会”体制,独揽情报、外交、安全战略制定权,构建“政治大国”的对外干涉手段。



6月15日,日本银行行长福井俊彦在东京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当日发表的有关近期日本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月度报告说,由于生产和个人消费前景看好,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


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本不仅极力推动联合国体制改革,促进货币体制多极化,而且全速争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并通过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争取联合军事指挥权,追求日美军事一体化和安全融合;在地区安全架构上,也是积极营建“日美澳、日美印安全对话机制”,推动协同联防,参与主导海上生命线。同时,在全球环境问题、减灾问题、反恐以及核问题上,积极参与,力求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确实已经跨入“第三次崛起”之路,而且与二战后的“和平发展型崛起”相比,表现了不同的特征。

崛起之路还漫长

但作为一个民族全面崛起的先决条件,日本并未明确国家发展的政治方向。

尽管,安倍一上台便提出了“建设美丽的国家论”,主张“普遍价值观”,甚至强调“价值观外交”,而唯独不明确历史认识。特别是,其新保守主义和新民族主义性格,与全球化和地区化的时代浪潮相悖;而其主张的“领土意识、国家意识”,以及“日式民主价值观”,又与平等、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亚洲经济合作理念格格不入。这不可避免地使日本的全面崛起缺少了正义的灵魂。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民族、国家的品格是关乎其能否顺利崛起的关键和灵魂。缺少了这个灵魂,就难以把握崛起的方向。最近,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田中直毅在他的《超越反日的亚洲》一书中提出,日本要想领导亚洲,必须掌握“亚洲的召集能力”,即树立“地区感召力”。问题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感召力”仅仅依赖其“绝对优势的技术、资金以及军事等硬实力”,很难树立“国家的政治威信”,更谈不上确立“正义的政治威信”。缺乏正义的历史认识、充分的地区责任,而片面固守“重商主义”的利益原则,自然不会形成“地区召集能力”。

显然,“政治威信”的缺失,是其“地区召集能力”匮乏的根本。由此,其崛起的过程也将难免出现波折,更无法把握明确的崛起方向。

如此不明方向、又拥有巨大实力的日本的第三次崛起,对中国以及亚洲的和平、发展与安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将是不确定的。这或许也是约瑟夫·奈对日本第三次崛起的“国际贡献”表示疑问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此“三军统帅”陈水扁竟问“上铺怎上去”

陈水扁年轻时“因手肘问题”逃过兵役,自当“立委”以来却一直自诩最熟悉“国防事务”,今天巡视部队时终究露了馅,他看到双层铝床抛出一句“上铺怎么上去?”,让在场官兵啼笑皆非。

  陈水扁今天偕同吕秀莲在基隆与海军131舰队官兵端节会餐。据东森新闻报道,由于新闻焦点一直是锁定在特赦“白米炸弹客”杨儒门身上,直到傍晚,媒体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段漏网的画面。

  这段画面是,陈水扁进到寝室,看到双层铝床时,却突然问上一句,“上铺怎么上去”?当场让旁边的解说军官啼笑皆非。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铝床的上铺与下铺中间有的脚踏垫,但陈水扁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而且隔了几秒钟,东摸摸、西摸摸,才终于发现这个脚踏垫。

信不信由你:沪杭磁悬浮取消是因浙江人和上海人不和

到中国出差时,俺喜欢一个人开车在上海杭州两地来回开。十几年里,回去那么多次,俺只坐过一次沪杭火车。


开车有两个原因,一是沪杭高速一直没有杭甬(杭州到宁波)高速那么忙,比较好开。另一个原因是途中可以在嘉兴停一下,买几个闻名的嘉兴五芳斋粽子。


这几年,每年到嘉兴,俺都会感叹一下:这个夹在沪杭之间的城市怎么没什么发展?城市里面五六十年代,民国时期,甚至清朝留下来的房子比比皆是,城市没什么规划,而且印象中,嘉兴除了粽子,还有什么?


这和沪杭高速不忙是有关联的。


浙江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厚的省份,杭州的文化商业从宋代起就很发达,一直是江南的中心。上海呢,是个暴发户,最起码从历史长河上看是暴发户。而且是个瞧不起别人的暴发户。胡锦涛从没去过安徽老家,但他坚称自己是安徽人。但上海人,特别是上海混得好的上海人,虽然多数是浙江人,却不会承认他们是浙江人。这一点,让浙江人一直不以为然。承不承认是不是浙江人到还是小事,问题是大上海的自我膨胀一直憋着大上海边上的这个小浙江。给你举个例子,文学城有位非常自恋的上海女士在一篇博客里面讲,全国的绝大多数财政收入是从上海收上来的。这种一看就是莫名其妙的结论,在上海人里面很有市场。在上海讲上海厉害还好,还有人到浙江去讲。就去年,有一次,俺和朋友在杭州西湖边遛达,有一对上海人在俺们前面走,那女的讲,现在杭州建设得真好,真适意,只听那男的和那女的讲:这全是我们上海财政支援的结果。和俺同行的朋友是位听不得上海人自我吹嘘(也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吹嘘)的老兄,要不是俺拦着,也许又是一场辱骂上海人的争吵要上演了。


其实这种争吵每天都在杭州发生。上海人,不知道是在上海活得太挤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动不动就往杭州跑。杭州是满地的上海人。俺小时候就见过杭州人在公园里骑车撞到上海游客后,还要上海人道歉的事件。这一点上是杭州人小气了。


讲那么多,无非是要讲一下,上海人和浙江人是有点水火不相容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在两边的领导人里面也有所反映。


两边这几年的管理方式一直就不一样。浙江是小政府,多民企,很少国家和外资投资,但也很繁荣。上海是大政府,大企业政策,用外资,用国资,用高房价,堆起来一个繁荣的。譬如,金茂大厦就是经贸部和旗下的香港华润投资的。浙江就没什么这种投资。两边的风格差别很大是显然的。


嘉兴没有浙江其他地方发展,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浙江不想太发展嘉兴,和上海去肩并肩。嘉兴人也许也没有和其他的浙江人那样坚决地不喜欢上海人。当然上海也许扩张,把嘉兴拿走(据说以前就是上海的),也是浙江人心有余悸的一个原因。


沪杭高速没有杭甬高速那么繁忙,从根本上讲是上海浙江两地暗潮汹涌相互别苗头而很少合作的一个表现。


当然这种别苗头是双方都有建树也都有失败。上海帮在中国政坛上当红时,官场里盛传(甚至北京的朋友都这么讲)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由于不喜欢有人叫宁波“小上海”而被上海帮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赶下台。他的最大口号就是北仑港是浙江的港,是宁波的港。意思就是,你做你的大上海,我做我的小宁波,但别叫我听你上海的话,作个什么小上海。据说他被判刑的最大罪名是他叫宁波日报买了一栋大楼,价格买高了。也没听说他自己从中捞什么。当然,这也只是中国官场里的八卦。


再说沪杭磁悬浮。这件事,浙江一直没太大兴趣。一来这是上海帮的形象工程,是给上海帮争面子的工程,建不建和浙江没太大关系。但另一方面的传说是,上海却要浙江多出钱,原因是在浙江境内路线更长,而且,相不相信由你,上海方面讲浙江在财政上现在比上海富,所以要多出钱。这些事情在浙江是盛传的事情,但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因为官场八卦里宁波原市委书记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现在浙江的原省委书记习大书记到上海去做大书记了。他当然知道浙江人的想法,所以他一去,沪杭磁悬浮这件事情就黄了。至于外面讲闵行地区居民有意见,那也许只是个借口而已。

加国小狗“嗅出”乳腺癌 女主人切除病乳保全性命


  41岁的加拿大女子达茜·英格莱姆因患乳腺癌,于一年半前切除右侧乳房,至今业已基本痊愈。而她能够存活至今,最大的“恩人”莫过于她家一只名叫“弗莱曼”的小狗。

    小狗“嗅出”女主人乳癌

  现年41岁的达茜·英格莱姆家住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岛上乃磨市。那条被她视为“恩人”的小狗名叫“弗莱曼”,是只稀有的卡特虎拉豹犬,目前2岁。2005年12月,当时只有6个月大的“傅莱曼”不时以它硬挺的鼻子碰撞女主人英格莱姆的右乳房。

  有一次,由于用力过猛,导致她的右乳肿得像个哈蜜瓜。




英格莱姆无奈之下只好赶紧去看医生。经过一连串检查后,医生这才发现她的右侧乳房内有个直径12厘米的多发性肿瘤,其中有些囊肿发病时间已超过一年。经过切片检查,这些肿瘤被进一步确定全为恶性!

   爱犬闻痣识皮肤癌

  经过右乳切除手术及术后放疗和化疗,英格莱姆总算保住了性命,目前正在康复之中。死里逃生的她现在已把发现癌症的经验和感触写成诗,与亲友分享。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抱起爱犬,感谢它的“先知先觉”。据悉,今年秋季,英格莱姆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她想通过自身的经历教育大家,癌症并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无独有偶,英国伦敦的两位皮肤病学家曾于1989年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病例:一名44岁的女性患者要求切除她腿上的一颗痣,因为她的爱犬总是凑到她的腿上嗅闻这颗痣,即使她穿裤子时也是如此。一天,在她穿着裙子时,她的狗甚至试图咬掉这颗痣。这位女士不胜其烦,于是找到皮肤科大夫,要求为她切除这颗痣。医生通过切片检查后大吃一惊,原来这颗痣是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性皮肤癌。由于发现得早,这位女性保住了性命。

  “嗅癌犬”并非空穴来风

  据加拿大《整合癌症疗法》杂志2006年3月报道,科学家们发现,狗能在样本中准确发现癌症病人的呼气样本,它们对99%的肺癌患者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而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准确率也高达98%。即使研究人员在考虑到肺癌病人是否抽烟的因素而调整结果后,其准确率仍在90%左右。此外,狗还能发现早期皮肤癌和膀胱癌。

  科学家认为,“用鼻子嗅出癌症”的研究并非毫无理由的噱头,因为癌症病人体内会出现一些生化上的变化。例如,在他们呼出的气体中会出现一些烷烃和苯衍生物,尿液中会出现一些特殊蛋白质,肿瘤组织会随着自身的增大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尽管它的释放量极其微小,但也逃不过狗那灵敏异常的鼻子。

  一般认为,狗鼻子嗅觉强于人鼻子1万至10万倍。狗正是因为有着灵敏的嗅觉,能闻到肿瘤所释放出的细微而特殊的味道,才可以对癌症进行判断的。

十分罕见 新疆阿勒泰出现月星同辉奇观(组图)




2007年6月19日(端午节)凌晨零时10分左右,新疆阿勒泰出现月星同辉奇观。6月18日23时至19日零时20分,新疆阿勒泰地区出现月星同辉的罕见天象,据目击者称,当天晚上从23时左右,在阿勒泰市偏西方向的一轮弯月上部,突然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闪亮的星星和明亮的弯月一上一下,交相辉映,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零时20分月亮落山 。据当地老人介绍,出现这种月星奇观尚属首次,十分罕见。

知道为什么股市和房产大幅度上涨吗?

2006年以前,全国买房者甚众,由此引发激烈争论。官方和主流媒体均一致认定,一个人买几套房是不合理的,是导致需求过旺进而房价上升过快的主要原因,为此zf不惜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第二套房严加调控。2006年尤其2007年年以来,证券开户数剧增——有人想当然地认定中国已处于“全民炒股”局面(后证监会领导出来辟谣,才发现这些朋友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从官方到媒体,从代表国际资本利益的QFII到声称利益中立的国内某些经济学家均一口咬定中国百姓是“非理性”,并且已处于不可思议的状态,因此需要“教育”、“引导”,尤其是需要“调控”,以改变其行为选择。然而,果然是天下昏昏独精英们昭昭吗?不妨作些简要的讨论。

呵呵,首先我们不妨谈一点经济学常识,那就是,当一位“领导”朋友或“专家”朋友开始指责别人是非理性的时候,几乎可以肯定这位朋友已经犯了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的毛病。因为有意无意间,这位精英朋友无疑是把自己当成了理性的标准,如此,凡他(她)不赞成的行为选择当然就成为非理性的了。就像历史上有些专制者总喜欢把自己当成“真理”的标准一样,从而别人自然就成了谬误一样。然而,非理性的说法在经济学上是站不住脚了。经济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你不能认为别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约束条件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也许你不太能够理解他人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是什么,但你不能得出结论说别人是非理性的。极端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傻瓜,并以此来解释别人的行为选择,那你一定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未必导致集体最优,因此个人理性最大化的结果可能对于集体是有害的。但你仍然不能指责别人是非理性的。如果你在指责个人非理性,而你真正想表达是“集体非理性”状态,那只你证明你混淆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区别,你需要从基本概念重新出发。

那么,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正纷纷做出买房炒股选择,这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选择呢?让我们试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作些基本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国民经济已陷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挑开精致的学术语汇的面纱,“流动性过剩”说的就是一件事,钱太多了。为什么神州大地上突然间钱多了起来呢?这又与两件事有关。第一件事是国际资本认定人民币低估了,将要升值,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的空间,因此通过合法(如QFII)与不合法的形式大量流入,仅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热钱就高达700亿美元,而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中也有许多估计是热钱的流入。第二件事是国际资本通过美国zf等种种渠道向频频向中国zf施压,要求中国zf将人民币升值,最终中国zf不得已在2005年终于走上了人民币渐进升值的道路,而频繁的加息以及宣布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的扩大,更让国际资本从中闻到了血腥味,从而更加扑向中国。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过去几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猛增,从2003年的4000亿美元一直扶摇上升到目前的超过12000美元,三年间足足上升了三倍有余,比中国任何一个宏观数据都要上升更快。资金和物资不同比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奇妙的宏观经济现象。

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大陆,外汇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所有的外汇均要按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这就使得国内人民币突然大量增加。我们不妨简单按美元与人民币1:8的汇率计算一下,则2003年以来累计因外汇增长而被动增长的人民币达64000亿,如果按3-5倍的乘数效应,则导致市场上增加的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可达19.2万亿-32万亿人民币之多。这远远超过2006年中国的20.9万亿的GDP。也就是说,此其间货币的增长居然远远高于GDP的规模。此外,我们还知道,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货币和准货币(M2)加起来总共是34.6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大概55%-92%的货币供应都是由于外汇流入所引发的。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外汇的流入或者说由过剩的流动性所主导。

对于如此众多的国际资本的流入,官方及主流媒体一直以来主要关注是人民币升值这一十分表面现象。也就是说,是人民币升值的事实以及预期才导致了中国进入“流动性过剩”时代。然而,人民币升值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并且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很少有人会到国外去旅游,去买房子,去生活,也就是说,很少会有人会真正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人民币升值如果有好的影响的话,也是间接的。我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现象实在不必花费如此众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过分关注。

人民币对外升值并因此导致中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真正要害的问题以及真正对中国老百姓带来直接影响的问题是,中国老百姓的钱相对于国内资产将发生急剧贬值效应。这也才是社会各界需要真正认真关注并引起重视的。前文说过,资金和物资在中国完全不同比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奇妙的宏观经济现象,这其中最奇妙的一点就是消费性物价没有上升,而投资性物价急剧上升。好比说,过去也许一户普通人家50万也许就能够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而现在,由于另有相当于50万人民币的外币流入,也来争夺这一套房子,因此只能买半套房子了。这个时候,你当然可以说房子涨了一倍,但你也完全可以说是房子并没有涨钱,而是人民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它相对于房子来说贬值了100%。股票也是这样,表面上人们买的是股票,其实质人们买的是企业,而好的企业也是有限的,其成长的速度同样有限,因此外汇的急剧增长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股票价格飚升,或者我们说,人民币相对于股票来说其价格急剧贬值。

显然,人民币对外升值只是一个表象,人民币对外升值导致的流动性过剩进而人民币对国内资产的急剧贬值才是问题的要害。显然,zf既然选择了人民币渐进升值的路线,也就意味着zf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再将外资“御敌于国门之外”,并且只要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一旦没有停止,则国际资本的汹涌而入也就一日不会停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相信zf和某些精英更加理性,认为自己并不具备理性选择的能力,因此象zf和某些精英所鼓吹的那样,不着急买房而选择去租房,或者买了一套房后就坚决不买第二套房,同时更不随波逐流去“全民炒股(因为炒股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样的一种“理性选择”带来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储蓄存款必然像冰棍一样迅速地化掉。昨天你本来还可以买一套房的,今天你却只能买一个客厅了,而明天你将注定只能买一个阳台。昨天,你10万元本来可以买1万股你看中的股票的,今天你却只能买5000股了,而明天你也许只能买1000股了。当然,“专家”们说了,总有一天房子也罢股票也罢怎么涨上去还会怎么跌下来,上海和北京的房价都将大跌,股市也将崩盘,就像riben和香港那样,但是,我们现在很清楚,这一天在人民币升值路线没有走完之前将不会到来,而人民币的升值道路还有很长。因此,让中国老百姓在盛夏之际就穿上过冬的棉袄,这想法实在太过超前,以致成为误导,让老百姓活活被烤死。

中国老百姓当然不会这么傻,也不会如此书呆子。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理性选择,那就是通过投资于“住房、有价证券、古董、艺术品”等一切国内投资品的办法来避免损失。

试想,一个人如何跑赢千里马?答案是,没有人能跑得过,除非你骑在马背上。中国人民买房炒股的选择,就如同骑在急剧上升的资产价格的背上。但如果有人说他们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跑赢千里马。我则认为,也许只是为了不被狂奔的马踏死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选择买房炒股不仅是逐利的理性选择,并且几乎是迫不得已的为了避免财富不像冰棍那样化掉的唯一无奈选择。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知道,买房也罢,投资于股票也罢,实在是最理性不过的选择,而不是某些精英人士所指责的“非理性”选择。

过去三年,基本的情况就是,在主流城市,房价翻了一番。而在资本市场,过去一年中,股价就翻了一番多。如果说,2005-2006年,还有许多人在争论房价过高究竟是“钱太多(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需求太旺)”还是“人太狠(指开发商哄抬房价、某些人一个人买好几套房)”,也就是说不太相信是市场钱太多导致了房价的剧升,并且居然相信重点房价乃至全国的房价会突然崩溃,那么,在目睹了2006年以来股市迅速升温后的情形,已经没有人再去争论这个问题了,也没有人会相信上海和北京的房价短期内会暴跌的胡说。事实明摆着,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没有结束,外汇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而只要钱多东西少的局面不改变,资产价格就会继续上扬。虽然万事万物都有个逆转的时候,人民币升值的道路终有一天会走完,并且终有一天国际资本会象他们当年玩弄riben和东亚诸国一样在玩完了中国以后始乱终弃,但在中国崩盘前现在正经历的是中国的升温、人民币表面上对外的不断上扬以及对内的真正要命的急剧贬值。

没有人能斗得过市场。一个根本的趋势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资产升值从而人民币对内的贬值不可避免,而市场将越来越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让他们明白市场的真相,并且懂得如何做出真正“理性”的选择,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缩水。批评“全民炒股”或者百姓买房的人是不理性的人,无论是zf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最好请给出更好地能够保护百姓财富不像冰棍一样化掉的既省事又切实可行的出路来。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

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07年四月份抛售了7年来最大量的美国国债,这个信号表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正在寻找其他的投资途径。

中国是除日本外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美国总量达4万4千亿美元国债中的4140亿。由于中国经济依靠低工资、高污染、高能耗的政策,近年来同美国贸易的年度顺差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到2007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万2千亿美元。

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07年4月净售出58亿美元的国债,这是自2005年10月以来,中国拥有美国国债数额的首次下降。

2007年5月底,美国媒体披露中共正以3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私人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 10%的股权。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5月29日的报导中表示,中共正在利用其手中的资金,通过入股西方特别是美国企业的方式,伺机打倒资本主义。2007年5月21日, Glass Lewis公司研究部主管莱恩特纳(Lynn Turner)在新华财金买下该公司5个月后宣布将于6月8日辞职,原因是新华财经的业务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Glass Lewis所不能认同的一批人。

《经济学人》报导表示,当美国企业高层反对企业管理规则的改变,就如特纳的例子,被中共收购的美国公司高层只好辞职,这可能使中共在企业界逐渐壮大。“中共要击败资本家,还有什么比买下私有股份然后发挥其股票市场监督之外的邪恶影响力更好的办法呢?”《经济学人》在文章中说。

中国留学生嘴馋吃狗肉引来牢狱之灾

六月中的墨尔本,冬的意味已是愈发浓烈,连日细雨,寒风瑟瑟,每日早晚温度在4度与15度中徘徊,裹上厚厚的衣服,似是仍然无法抵御那股寒意。这几日里,朋友间也会经常聊起,如此冷的天气,该如何进补才好?家里的阿姨也是应着着时节,每日里煲上点汤,暖身补胃。
难得今日挂上了久违的太阳,开车去往公司,一面听着音乐,一面享受着透过车窗的暖阳,心情自是舒畅开朗。
突然手机铃声大作,带上耳机,刚说了句“喂”,便马上让电话那端急促的声音打断了。
“金叔叔,我出事了,怎么办啊?”电话中声音紧张还夹带着哭腔。是一位朋友老王的儿子,在墨尔本读大学。
我安抚他先别着急,慢慢讲清楚事情的原委。
小王与两位同学周末在住地附近踢球,几个小时运动下来,便相约一起到小王家做个丰盛的晚餐,同学几个聚聚。三个人嘻嘻笑笑地回家,走了几分钟,发现三人行后,竟多了一个小“跟班”----一条小狗。他们开始也没太在意,一边逗逗小狗,继续往家的方向走着。快到小王租住房屋的门口时,小“跟班”依然紧随身后,摇着尾巴,颤颤巍巍地停下来,看着他们。
眼见小狗可怜巴巴地杵在门外,小王心生一念: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这小狗脖子上也没挂牌,无从帮它找回主人,天气又冷,无家可归怪可怜的,与其流浪街头饿着冻着,还不如成全我们的胃。小王和同学互相对望了一眼,大家心领神会地笑笑。

二话不说,几个人就将小跟班领进了温暖的房内。只是等待它的不是避寒之所,而是油盐酱醋。这个晚上,小王与同学美美地吃了一顿狗肉火锅。俗话说:当棉被,吃狗肉。热气腾腾的狗肉火锅下肚,可是驱寒作暖啊!
几日后,小王从学校回家的途中,突然发现街道电线杆上,出现了好多招贴:寻狗启事。小王凑到跟前,仔细读着告示。有些眼熟的照片下面,阐述着主人对狗的宠爱之情,请热心人看到狗时与他联系,当面重谢。小王有些心虚,旋即想想,应该不会有人知道的,他们带狗回家时,已是快天黑了,路上并没有任何人。忐忑不安地怀着一丝侥幸心理,小王故作无事地走回家中。
快到家门时,迎面过来一个澳洲人,扬起手,似是在跟他打招呼。小王回过头,确定身后没有他人。然后迎着走过去。打招呼的人好象是隔了几户人家的邻居,平日里打过几次照面,但从没有过交往。小王暗自纳闷着,心更虚了。
“你好,我是你的邻居,我叫Victor,请问一下,你这两天有看到走失的狗吗?”
“走失的狗,啊?!没有,没有,……”小王紧张的急忙否认。“真的没有,我从没见过。”
小王急于撇清的反应,让Victor看来有些奇怪。他往小王家里看去,又用力地呼吸了几口气,隐约中,似乎闻到了什么。小王心里暗自叫苦,期盼着Victor没有闻到任何的气味。尽管他不知是因为心虚而闻到狗肉火锅残余的香气,还是仅仅是心理作用作怪。
正在出神,Victor慢慢地回过头来,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瞪了小王一眼,什么都没说,匆匆离开了。小王吓地赶紧打电话给同学,告诉他们可能大事不妙,他们吃的狗是有主人的。同学们都安慰他,不要自己吓自己,澳洲是个法制社会,邻居没有证据,是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的。
一眨眼功夫,一辆鸣笛警车就出现在了窗外。警察敲门后,简单地跟他聊了几句,便以怀疑他虐待动物为名,四处看看。小王开始还矢口否认,一一答辩着一个警察的盘问。
“这里有发现!”一个声音从房外堆放垃圾的地方传来。小王随着警察一起冲出门外,只见隐隐约约间几根金黄色的毛趴在垃圾箱上,被风吹地一上一下,在垃圾箱上飘忽摇曳着。Victor激动地冲上去,“这是我的狗,颜色是一样的,我能认出来。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人!”
小王有丝愧疚地低下头,但明明记得把垃圾都特意处理好了,却偏偏忽略了垃圾箱上,因为这几日风太大的关系,有些狗毛飘落在上面。
“请跟我们回警局一趟。我们会对这些毛作出化验。如果确实是狗毛,我们会以虐待动物,侵犯他人财物为名控告你。你可以找律师。”
这才出现了小王给我的紧急电话求助的一幕。我答应帮他马上联系律师,希望律师出面能尽量庭外和解处理,但是如果Victor坚持控告的话,事情可能比较棘手。
挂了小王的电话后,我继续开车前行,心情变得好沉重。这些日子以来,接连发生留学生惹官司的事情,皆因不了解澳洲法律法规而引起。在澳洲,不要随便处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动物同样受动物福利法保护,不可随意虐待或宰杀,否则都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留学生在关心本身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澳洲法律的认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美日拓印支半岛制衡中国 学者忧美国煽动冲突(图)



印支半岛(又称中南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及老挝60至70年代饱历抗美入侵的越南战争后,好不容易才逐步复苏。由于湄公河流域坐拥丰富天然及人力资源,加上处于地区战略位置,中国、美国及日本近年均试图扩大在该区的影响力,纷纷以协助发展当地经济等方式,靠拢各国。印支半岛顿成中美日三国政经新战线。

  据文汇报综合报道,中日早已得知印支半岛的政经潜力,两国各出奇谋力图增加当地影响力。中日早前已分别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先后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FTA),两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随即飙升。中日其后亦加入东盟的《友好合作条约》,从而促进与越南、柬埔寨及老挝等国家的关系。

  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

  随着印支半岛的湄公河流域迅速发展,全长4,425公里的湄公河流经中国云南省(流经中国境内称澜沧江)、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故被视为中南半岛大动脉。该区拥有丰富的天然及人力资源,即时吸引中日的注意。

  若湄公河流域能广泛开发,等于掌中南半岛发展的钥匙。故此中日两国不敢怠慢,日本早于90年代大量投资湄公河流域一带;日本自卫队亦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并于翌年远赴柬埔寨监察当地内战后首次选举。中国2005年则于昆明主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主动向中南半岛的发展提供财务及其他援助。



印支半岛成为中美日三国政经新战线,学者忧美国煽动冲突

  中国重视发展湄公河流域的另一原因,就是巩固国内的政治稳定。中国希望将西部贫困地区变成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磁石,从而缩窄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财富差距,后者正是威胁国内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同样重视中南半岛的发展,早前中情局拘捕10人,粉碎老挝政变阴谋,此事一方面表示美国力主该区局势稳定,另一方面则暴露其另一用心:向老挝示好,冀遏制中国。然而外界质疑,事件会否冲击美国总统布什的东南亚地缘战略。

  学者忧美国煽动冲突

  初步报告显示,意图推翻老挝政权的团队获得中情局等多个部门,以及多间美国防卫承办商支持,故分析认为,究竟美国在此事扮演何种角色?是否期望借此遏制或抗衡中南半岛附近的中国?

  有学者表示,这有如重返冷战时代,1960年代美国预计老挝会成为东西方的战场,故在当地煽动冲突,其实是想向中国下战书,继而打击左倾势力。美国现今是否如出一辙,面对中国冒起成新超级大国,期望在中南半岛国家挑起事端,减少中国带来的威胁?

  中美日不断强化在印支半岛的影响力,三国在新战线“交锋”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多。哪一个国家能掌控中南半岛,足以影响东南亚区以至亚洲区的地缘局势。

  越成经济新宠 中美争相拉拢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越南近年在经济上锐意革新,不仅吸引外商涌入投资,强势跃升成为东亚新兴经济区。面对如此的经济势头,美国与中国争相与越南建立战略盟友关系,越南则采取“拉美制中”的策略,以平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势力。

  越南虽与中国同样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意识形态上应属中国盟友,但由于中国在亚洲的政经影响力日益扩大,越南领导人担心会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属国,故近年刻意跟美国友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随着近年越南国家利益转变,越战对美越关系造成的裂痕正逐渐愈合,加上美国总统布什一直关注中国的亚洲战略布局,美方乐于提供越南所需的区域平衡力量。

  报道指,中美拉拢越南成为盟友的竞争,似乎已有互不相让的趋势,并且扩大至军事与经济领域。

  中美年投资额 各达156亿

  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刻意于去年4月,正值越南副总理阮晋勇准备接任总理前夕访问越南,由于阮晋勇非常欣赏中国的“经济开放改革”策略,故中国明显希望藉此传达支援越南的政治目的。

  除了军事,贸易与投资是另一个主要战场。中美在2005年的对越投资金额旗鼓相当,各约20亿美元(约156亿港元),而美越双边贸易则增至80亿美元(约625亿港元)。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去年访越时称,中越06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00亿美元(约781亿港元)。

  中美的民间企业大幅投资越南,除看好越南经济前景外,也象征经贸联系日益加深。英特尔已投资6亿美元在胡志明市设立微处理器工厂,预计2008年正式投产。中国企业多投资越南的煤矿及铁铝矿等资源上,并计划沿海岸线修筑公路与铁路,以连接中越两国交通运输线。  

大学文化水平少有作战经历 中国新将军群体素描

 6月19日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瞭望》新闻周刊推出专题报道文章,对中国新一代将军群体进行详细的解析。文章指出,信息化时代的中国新一代将领,在继承优良传统之外,历史注定赋予了其独有的谋略型、学识型、预知型、探索型等特质。他们在危机感中成长,是一群思维敏捷的智者和不甘落后的强者,是中国军事集体智囊的重要成员。他们在不断探索、研究、提高驾驭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文章是如此描绘中国新一代将军整体形象的:年龄50多岁,大学文化水平,虽少有作战经历,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善于思考,勇立潮头,其内在潜能和未来发展预示人民军队希望,令世人不容小视。

  文章说,调查显示,中国新一代将军,青少年时普遍经历十年“文革”,是社会转型期继往开来的一代。有的虽然未经过全日制大学教育,但是,通过多种求学途径,普遍成为同龄人高学历群体一员。

  这些将军中,初始学历普遍在初中以上,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7%。在向现代化进军中,普遍经过两三次军队院校培训,争先站在知识更新前列。他们之中,具有军级以上机关经历者占81%,具有部队主官经历者占89%,具有参战经历者占16%,军级以上机关和部队主官岗位交叉任职经历,构成其成长轨迹。

  文章说,中国的新一代将军们分布在作战部队、省军区,军队院校,大军区级、总部机关,以及部分科研、医务、文体单位等。有的刚过不惑之年,走上军级领导岗位;有的具有在海外工作或国际军事交流经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有的是军事、政工、后勤、装备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国家或军队重要科研学科的带头人,其中,不乏院士。

  文章指出,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军一批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出生的将军,即:“共和国第一代红领巾”,有的早在几年前已走上大军区级领导岗位。不远的将来,更多新中国后出生者,将走进上将、中将和少将行列。无疑,他们肩负着人民军队的未来和希望。

  文章说,新一代将军成长,既有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思想的哺育,也有邓小平、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培养。他们身上,体现着革命传统与现代思维的统一,体现着中国特色与对外开放的统一。如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他们带领官兵探索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最鲜明政治本色。

中日军人论战东海 解放军对日本军人评价不高

 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邀请,6月3日,日本中青年军官研修团一行12人于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12天的访问。
  在北京期间,研修团分别在中国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与中国同行们进行了两场交流,内容涉及中国国防政策、日美同盟、中日东海问题以及军队管理、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交流中,双方均坦诚相见,对于敏感问题亦不避讳。

  双方军事战略成焦点

  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是日本自卫队军官的兴趣点之一。 “中国提出‘积极防御’战略,但由于中国的军事战略并不十分公开,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在‘积极防御’的同时,会‘先发制人’,您如何看?”日本海军少校前田达直截了当地问道。

  对此,中方军事专家赵丕研究员表示:“前一阵美国国防部公布了中国军力情况的最新年度报告,将中国的‘积极防御’政策和‘先发制人’划等号令我们非常吃惊。‘先发制人’战略由美国现任总统布什首先提出,属于反恐战略的一部分,而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型,不会主动出击,更不会先发制人。美国在军力报告中将二者划等号是错误的,这是对中国国防政策的误读。”



资料图:日本自卫队


  “那么,对于日美军事同盟,中方有何看法?”日方继续发问。

  “日美军事同盟由双边逐步扩大至周边,并欲拓展到全球,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如果真能促进世界和平,我们无可非议;若是与台湾问题有所关联,我们坚决反对。”江新凤研究员如是说。

  日方避谈F-22作战意图

  “据报道,日本最近打算从美国进口F-22隐形战斗机,请问目的何在?目前进展如何?”来自军事科学院的一位军官发问。

  研修团团长、空军上校行本雄司表示:“我也看到了,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由于有预算制约,可能还会在不同型号之间作比较。现在,日本拥有的F-4战斗机已经接近更新换代的时期了。”

  “隐形战斗机主要用于进攻,日本自称是专守防卫国家,进口进攻性很强的飞机的作战意图是什么?对象是谁?”中方军官追问。

  行本的回答似乎打起了“太极拳”:“日本没有攻击意图,不会先发制人,始终坚持专守防卫。至于选择战斗机,会考虑很多种类,有很多基准,因此选择也很多……”



资料图:日本自卫队



  争论东海问题气氛紧张

  在中日东海问题上,中国国防大学的一位军官提出疑问:“中日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上存在分歧,日方的飞机、军舰经常出现在争议水域,甚至越过日方自己提出的‘中间线’,中方对此比较担忧,双方是否有在军事层面建立机制的可能,双方共同维护东海稳定?”

  这个建议得到了身为日本海洋政策研究会会长的秋山昌广的赞同:“建议很好,双方需要这一机制。”不过,秋山并没有作进一步解释,而是借机阐述了日方单方面的所谓“中间线”主张。

  一位多次参加中日交流的中国军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常常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讨论到关键时刻“气氛一度紧张”。

  不过,“一般不会到面红耳赤的地步,毕竟大家都不是问题的决策者,通过把各自的立场、观点摆到桌面上来坦率地谈,双方能够多一些理解,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这位军官说。

  为改善中日关系发挥作用

  在谈及“如何看待对方军人形象”这一相对轻松的话题时,有意思的是,中方认为日本同行“言语不多、较为拘谨”;日方对中方同行的评价则是“纪律严明、较容易接触”。

  秋山昌广表示,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访华机会,对中国军人的印象也发生很大改变。“最初几年访华时,中国军人发言几乎都是统一口径,现在则可以坦率地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变化非常明显。”秋山也坦承,相对于日中军人之间“顺畅、开诚布公”的交流,一些日本人对于中国的国防政策还有隔阂,“心存戒备”。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日中青年军官交流项目开展7年来,在两国政治关系处在困难状态的情况下,依然持续展开,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绝对机密:台海两岸谍报境外决战在泰国曼谷

自从九七香港回归中国大陆后,两岸谍报战的前哨重镇,便移往泰国曼谷,成為两岸谍报「境外决战」处。双方精锐尽出,十年来,好戏连台,上演许多不為人所知的间谍故事。儘管两岸情报斗得你死我活,但是,民进党执政后首次的「换俘」接触,也发生在曼谷,而且几乎成功。

王宜宏叛逃重量级情报员谈判

二○○二年九月,民进党执政第三年,发生第一件军官叛逃事件。陆军飞弹指挥部中尉辅导长王宜宏,带著爱国者飞弹机密资料,於九月廿七日飞往曼谷,主动联络中国大使馆。王宜宏逾假未归,还带著太太与幼子,一家三口飞到曼谷,军方与情治单位研判这是一起叛逃事件,经国安高层同意,当时的军情局长薛石民授权情报员,与中共情治单位在曼谷展开接触。

双方对话都是有一定份量情报员,我方条件很简单「要带回王宜宏」,中共则要求「换俘」,以我军情局捕获并判刑入狱的「匪谍」,做為交换。由於「换俘」事大,且我方筹码不多,几经磋商,我方希望中共先让我方带回叛逃军官再说,最终功亏一簣,十月七日,在中共驻曼谷情治单位安排下,王宜宏全家搭机飞往大陆,正式叛逃。

这也是民进党执政迄今,唯一一起军官叛逃事件。从事后中共并未大肆宣扬,显示「收留」王宜宏并非政治考量,而是王宜宏真的带出具有价值的爱国者飞弹情报。如果王的情报价值不高,中共也不会开出「换俘」价码。

两岸情治单位在曼谷的「第一类接触」,还有不少案例与模式。

例如,中共国安部门抓到我方潜伏大陆的情报员,若是家属也在军情局工作,中共即以「知会亲友在押近况」之理由,要求与家属在曼谷会面。这种事,只要经过报备,军情局都会同意,如前香港站长叶炳南在军情局任职的儿子,即曾前往赴会,并全程录音。

另一种情况是,中共会邀晤在军情局工作但已退休的家属,这种会面多不怀好意,目的是想策反家属「為其所用」。如一位退休的贾姓女情报员(化名),曾在曼谷与数位高学歷的中共国安人员舌战,中共统战不成,反而见识到巾幗英雄的大义。这位贾姓情报员的亲人,经减刑,现已出狱。

港与泰国以前还有军火库

事实上,两岸在曼谷的谍报活动,尔虞我诈,重点在策反吸收,也是情报任务指示的最佳指定地点。

二○○二年十月在重庆遭中共逮捕并判重刑的间谍许剑池,便是多次进出曼谷接受我军情局任务指示。许剑池是大陆人,自一九九六年起即為我所用,二○○二年失事前,曾三次前往曼谷,当年七月,还在曼谷领取军情局所给的五千美元活动费。

另外,二○○三年二月失事,遭中共判刑十五年的马培明,也曾在曼谷加入我方军情局,并接受任务派遗。马培明也是大陆人,他是在网站发表军事文章,被我吸收。

暗杀老邓有史来最大行动

二○○○年,军情局在网站发现他的军事文章深入,以一千字四十元美金的稿酬,陆续邀稿,同年秋天,军情局约马在曼谷见面,经过恳谈,马同意加入军情局,直到失事前,马培明领取超过两万美元的「稿酬」。

据了解,在军情局取消「暗杀行动」的工作任务前,在香港与泰国还有「军火库」,包括枪枝、炸药,一应俱全。事实上,军情局有史以来最大的行动专案,不是暗杀江南,而是在早年执行一项代号「白熊专案」的暗杀行动,在泰国暗杀邓小平。

当时行动由局长汪敬煦指挥,三处处长谢友贤策画,由三名基干情报员执行,即便执行人员都不知「制裁」目标是谁。唯在东南亚访问的邓小平,因周恩来病亡,紧急返回北京而作罢。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后,在军情局长殷宗文指示下,泰国与香港的军火,全数「就地处理」。

龙永图先生 别拿“美国人买房少租房多”来说事

龙永图先生拿美国举例:美国三成人群买房,六成人群租房,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他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解决租房问题,因为百姓的目标只是“有房子住”。

  我不知道龙永图先生自己是想买房还是想租房,不过以龙永图先生的地位和收入,当然不会沦落到跟许多小老百姓一样买不起房只能租房的地步。自己买得起房,却严肃地指出“老百姓人人都想买房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这未免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了。其实类似的观点并非龙永图先生首创,之前已经有一些存在房地产业背景的专家提出了类似看法,当然,美国人租房多、买房少也是这些专家们必举的例子。我的疑问是:美国人租房率高就真能推导出“中国人人想买房非常错误”的结论吗?

  当然不能!“买房置业,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理念,虽然这个时代瞬息万变,但“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依然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最朴实的梦想,为了这个“卑微”的梦想,他们不惜连夜加班,不惜把自己变为压力巨大的房奴。你要问他们为什么非要买房而不是去租房,估计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租的房子能算是自己的房子吗?政府的责任是尽力满足人们这种最基本的梦想, 让他们买得起房。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因为我不知道人人都想有套自己的房子竟成了“非常错误”的事情,但我至少还知道,畸高的板子,再怎么也不应该落到想买套房子的小老百姓身上。那些赚取着暴利的开发商、那些推动低价上涨的地方政府,他们才应该是房价飞涨的“罪魁祸首”。但按照专家们“大家都想买房才导致房价飞涨”的理论,那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岂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了,现在的房价飞涨岂不是老百姓咎由自取?这样的结论,想必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听到以后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的。

  再来说说专家们老是提到的“美国人租房多买房少”吧。我们知道,美国人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因此他们需要经常换房子,租房总比买房要方便,所以美国人才热衷于租房。美国人是因为工作原因喜欢租房,他们并非买不起房,而且他们的人口流动非常自由,既不需要迁户口,也不需要办什么暂住证。反观我们,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让人口流动成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户口、暂住证、小孩上学……一系列麻烦让你一有机会就想落地生根、买房置业,因为在中国,人口的流动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毕竟,谁也不想永远“暂住”在自己家里。

  专家们现在都习惯于拿“国际惯例”来说事,但如果选择性地片面引用国际惯例,那当然就是别有用心的伪“接轨”了。就买房还是租房的问题而言,在中国人自由流动依然是一种奢望的前提下,动辄拿美国人“租房多买房少”来说事,我看实在是有点别有用心的嫌疑。

雅虎CEO塞梅尔辞职 创始人杨致远重新出山

  北京时间6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雅虎今天宣布,公司现任CEO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重压之下主动提出辞职,同时,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被董事会选举为新任CEO。

特里-塞梅尔和杨致远

  雅虎今天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被任命为CEO。雅虎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特里-塞梅尔将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会主席和高级管理团队顾问,同时与董事会密切合作。雅虎还任命执行副总裁兼广告客户和发行商集团主管苏珊-德克(Susan Decker)为公司总裁。

  塞梅尔今年64岁,2001年加入雅虎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改编公司销售团队以及从事诸如收购搜索引擎相关广告供应商Overture Services之类的公司并购业务,以推动雅虎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搜索广告市场之中。但在最近几年,雅虎未能追赶Google的发展步伐,目前,Google的广告销量已经是雅虎的两倍。

尽管雅虎去年经营业绩平平,但塞梅尔却领取了相当于7170万美元的年薪,这么高的报酬,在386家上市公司中无人处其左右。



塞梅尔上周还对参加股东大会的投资者说,他仍有信心带领雅虎走上复兴的道路。雅虎第一季度利润下滑了11%,但塞梅尔指望雅虎新推出的在线广告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该公司的盈利水平。

  但今天早晨,塞梅尔却在声明中表示,他早已向雅虎董事会表达了辞职的意愿。他说:“现在应当由新管理团队来帮助雅虎发掘潜在的价值。”他还表示,杨致远和德克是完美的组合,他们可以带领雅虎继续向前发展。

  据悉,新任总裁德克将全面负责雅虎企业运营,包括广告客户和发行商集团、网络、以及国际业务;杨致远将负责技术部门和所有企业职能;大卫-费罗将继续在雅虎管理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公司寻找新首席技术官期间,他将负责技术团队。由于塞梅尔主动提出辞职,并且将继续担任非执行董事会主席,所以雅虎不会向他支付离职补偿金。

  该消息发布后,雅虎股价大涨1.11美元,涨幅接近4%。

真正富豪热衷于隐士生活 中国一些豪宅谜样存在

从东北到华南,从西部到东部,豪宅在每个城市都不缺乏市场和看点。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经济的重心,更为豪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过去,当资讯还远没有今天发达的时候,豪宅对于普通人而言,总像披着一层面纱、坐落在河的对岸的宫殿,可望而不可即。可是现在,随着各种资讯无处不在、不断轰炸着人们的视听世界,豪宅已然成为一个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闹话题。

  顶级豪宅大对决

从东北到华南,从西部到东部,豪宅在每个城市都不缺乏市场和看点。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经济的重心,更为豪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随着豪宅的增加,每年都有机构乐此不疲地对全国的豪宅进行大规模评选,不久前,中国别墅网的一个排行榜显示,上海的紫园、北京财富公馆、紫玉山庄、玫瑰园、广东的观澜湖别墅、汇景新城等世人熟悉的名字再度上榜,成为中国的十大超级豪宅。

  不过谁是NO.1,已经并不重要,因为大家关心的,只是一个热闹的过程而已,例如旁观每个豪宅出类拔萃的豪气,和它们让人望尘莫及的天文数字般的价格。



图为上海房展会。2007年4月19日,上海豪宅市场报告,今年第一季度豪宅销售市场市价比上一季度小幅下降1.95%,比去年同期下降5.3%,至每平方米3831美元。其中,豪华公寓,服务式公寓及豪华别墅的市价分别达3820美元/平方米、4447美元/平方米及3510美元/平方米。

  除了价格贵,所有豪宅都有自己独特的“豪”气。

  排行2007年第一位的豪宅上海紫园,因为超过1亿元的总价而荣登榜首。占地面积1300余亩的紫园别墅,水域面积占到300余亩,于是整个别墅区域基本做到户户临水。在所占地的1089亩地上,规划了13个岛屿,由桥相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设计师创造了别墅的不同风格。

  而北京的财富公馆,跟许多豪宅一样,拥有着让所有人羡慕的风水宝地。据称,开发商专为全球名门贵胄打造,纯正欧式建筑特征的独栋大宅,每栋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私家庭院1400平方米,以欧洲皇室宫殿为设计蓝本,宏伟壮观,立面造型丰富,建造工艺堪称国内翘楚,并依托温榆河水域景观营造韵味十足的皇家园林,与10万平方米温榆河岸生态文化公园交相辉映。

  为了能够凸显其豪气,开发商特地根据成功人士的生活习惯,提出了六大生活主题公馆的量身定制服务,实现了大多数顶级别墅买家在其他项目无法实现的“一栋一种生活方式”的个性居住梦想。为满足高层人士的全方位需求,财富公馆携手全球瞩目的奔驰名车迈巴赫、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金鹿豪华私人航空三大国际高端品牌,开展针对公馆主人,遍及世界的私人尊崇服务,实现与世界同步的财富人生。

  广州的汇景新城,开发商则打出“出则都市,入则桃源”的宣传口号。其中顶级的别墅,均是根据客户的需要,由客户选下地皮,从设计图纸开始,为其量身定做。

  更有发展商,用尽心思在全世界收罗了各种珍贵的建筑材料,不惜血本打造“豪宅”。例如北京某楼盘,由于全部使用天然的珍稀木材,设计师必须根据每块木料的纹路来设计室内的家居装饰,使得每套房子几乎都独一无二。



四月六日晚,国际影星巩俐在上海出席某顶级豪宅的揭幕仪式,并成为该豪宅首批入住者。据悉,该豪宅堪称上海年度顶级奢华公寓,每平方米售价为八千美元。图为巩俐(图右)从开发商手中接过公寓钥匙。

  融会文化内涵的豪宅

  真正的富豪,往往更热衷于不为人所知晓的隐士生活。因此,除了每年都上排行榜的几个熟悉的名字,还有许多隐藏在人们身边的豪宅。例如在广州的二沙岛,一个十足富人居住的豪宅区域。

  去年,广州德诚行豪宅部以千万元高价成交了二沙岛新世界花园一套别墅,这让人们意识到,尽管没有了喧嚣的商业广告,但是二沙岛的豪宅市场风头依旧不减当年,不论是租价还是售价,都跑在广州二手楼市的最前面,豪宅市场相当活跃,客户需求量不断增长,并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二沙岛的需求客户主要以投资自住为主,而如此抢手的因素是二沙岛楼盘具有保值、一线江景、稀有资源等优势。二沙岛只有金亚花园、棕榈园、花城苑、聚龙明珠、岭南会、新世界花园、云影花园和宏城花园等8个豪宅盘。随着政府对别墅用地的限制和岛上最后一个别墅小区的售罄,以及驻穗外资机构、大使馆外籍高级官员、香港巨商等的增加,二沙岛物业的需求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有中介机构统计透露,广州二沙岛上的金亚花园的二手房售价从16000~26000元/平方米不等;新世界别墅的售价已达30000元/平方米。而租金方面,岭南会的公寓约20000~40000元/月。由此可见,二沙岛豪宅的回报率也相当高。其中,别墅的业主也都是以自住居多,约占70%,主要都是一些做生意的老板和一些高层的管理人员;公寓则以投资客居多,约占60%,租客都是以外籍人士为主。外籍人士住房消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只租不买”,且消费量巨大,几乎占广州豪宅市场50%左右。

  上海,在汤臣一品、紫园、滨江一号等天价楼盘的掩盖下,同样有着许多吸引真正的富豪的房子,绿宝园便是其中之一。绿宝园是一个建筑面积380000平方米、95%租售率的成熟社区,为来自诸如阿尔卡特、拜耳、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西门子、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跨国企业的海外人士提供独家的居住解决方案,房屋面积从200平方米到860平方米。

  绿宝园经过多年开发已成为上海成熟高档的别墅社区之一,其多年来以纯正的美式规划、美式物管等西方的概念和执行,使整个社区内的住户以外国人居多,成为海外人士在上海的一个聚集地。

  事实上,无论二沙岛的别墅,还是绿宝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便是属于较早的一批豪宅,在这里,顶级建筑材料的堆砌已经不是渲染的重点,相反,是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富豪,成为真正的“贵族圈”。

  对于这样的豪宅,广州房地产专业人士韩世同在广州一个关于豪宅的论坛上说:“我到香港看过半山的豪宅,也有一梯两户,但是真的很厉害,在半山4000多尺,相当于我们400多平方米,真的是奢侈,有一种将‘豪’的感觉突显出来,我不主张‘半富豪’状态,不主张豪宅‘贫民化’,我认为应该有严格的界定,我们也要保证豪宅市场,应该是锦上添花的。”

  合富辉煌董事、副总经理黎振伟在同一个论坛上提出,人文对于豪宅而言是最重要的。他说:“从产品到思想,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就是人文。豪宅还有一点,豪宅出来了以后,不光是自己的楼盘做得更好,还要对整个周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靳冬)

  附表2006中国十大超级豪宅排行榜

  资料来源: 《世界经理人》

  排名 豪宅名称 开发商

  1(上海)世茂佘山庄园 上海世茂庄园置业有限公司

  2(广州)汇景新城 广州侨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广州)金海湾花园 广州新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上海)檀宫 上海华丽家族(集团)有限公司

  5(武汉)F.天下纵横 (武汉)盘龙城置业有限公司

  6(上海)紫园 上海嘉城兆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7(上海)绿宝园 上海汇宝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8(大连)颐合园 大连长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北京)玫瑰园 北京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

  10(北京)东山墅 北京太合嘉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心肝肺肾全是别人的 英国女孩12年换四器官(图)



 她的心、肝、肺、肾全是别人的
  英器官移植女孩正在筹划中国之旅

  换肝、换肺、换心、换肾———英国年仅29岁的女学生艾莉森·约翰在过去12年里,奇迹般地经历了四大器官移植手术。据英国《每日邮报》17日报道,这是英国历史上首位接受如此多项脏器移植的患者。

  等待肝脏,绝处逢生

  刚一出生,艾莉森就被诊断患有囊肿性纤维化。7岁时,艾莉森的肝脏开始出现异常,到了14岁,她的名字登记在了申请肝脏移植名单上。 14个月后,合适的器官出现了,而艾莉森却慷慨地把它让给了另一位更需要它的病人。

  4个月后的一天,医生对艾莉森下达了死亡期限:三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一天,她等来了合适的肝脏。1995年9月,艾莉森在剑桥艾登布鲁克斯医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



艾莉森·约翰


  心肺同换,再驱病魔

  换肝手术后,艾莉森来到加的夫大学学习神经科学。可是好景不长,仅6个月后,艾莉森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她被告知需要紧急进行换肺手术。而且,因为心肺同时移植的手术成功几率更大,医生决定将她的心脏与肺同时更换。6周后,1997年3月,艾莉森的第二次大手术成功完成,她再次获得了健康。

  换肾之后,准备旅行

  艾莉森的生活似乎开始步入正轨,而疾病的魔爪并未远离。为抑制体内三个器官的排异反应,她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可偏偏这些药物又再次导致她肾衰竭。2005年4月,换肾成为摆在艾莉森面前的唯一选择。这一次,她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她的父亲戴维挺身而出。

  现在,艾莉森正在加的夫积极进行身体康复,她打算下个月和男友内森一起到中国旅行,再去新西兰看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