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6月19日星期二

美国对华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前景

  战略性贸易指的是国家把对外贸易放到其国际战略中来考量,根据其国际战略利益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纯粹市场意义上的贸易并不包含战略利益,国际贸易活动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你卖我买”,或者“你买我卖”。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所需要考量的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和利益。

  战略性贸易则往往把贸易利益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利益联系起来,对国家战略利益的考量甚至超过对其贸易利益的考量。归根结底,贸易可能只是达到其战略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自主权国家形成以来,大国之间或者大国集团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纯经济学意义上的。大国或者大国集团总是希望通过贸易来达到其战略目标。

  最为明显的就是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两大集团之间的战略贸易了。当时在两大集团之间很少有实质意义上的贸易,大部分贸易发生在两大集团内部。在集团内部,各国家间实行优惠贸易政策。

美难容忍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这尤其表现在美国的贸易政策上。为了对付当时的苏联和全球共产主义力量,美国战略性地使用其贸易政策,对其西欧盟友、对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实行非常开放的贸易政策。例如,能够容忍对日本贸易的巨大赤字。而对其敌人,不仅没有自由贸易,而且往往实施经济制裁。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世界霸权。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加速度现象。应当说,美国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美国和其他一些大国的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不会到达现在这个水平。当然,美国这样做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

  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难以估量的。冷战结束后,尽管美国也在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来使用武力,但在大国外交中,美国的霸权地位主要是通过其经济力量来维持的。
  也就是说,强大的经济力量是美国保持霸权这一战略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全球化也促成了像中国和印度那样的国家的崛起。如何消化新兴国家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就成为了美国的主要战略考量。

  就中国来说,在经贸层面,美国主要面临两个互相关联的挑战。其一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平衡问题。现实是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越来越大,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战略因素的考虑,那就是美国禁止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消化中国在亚洲地区日渐提高的影响力。

  中国的崛起主要是经济上的崛起。因为亚洲经济区域的一体化,亚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圈,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在美国看来,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扩大自然意味着美国力量的削弱。和早期的美日关系不一样,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意识形态差异。

  今天的美国也不像当年那样面临一个类似前苏联那样的战略敌人。这些因素使得美国越来越难以容忍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美国不时地把中国视为是其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这更使得贸易逆差问题容易政治化。

全球化使经济体互相包含

  如何应付中国的挑战?近年来,美国又似乎想回到往日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如冷战时期那样,这种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方面组成,美国一方面对亚洲的一些国家实行更大的贸易开放,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在贸易开放方面,美国和本区域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有些已经签定了正式协议。但在同中国的贸易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相关,但一旦贸易保护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就很难找到理性的解决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纠纷越来越多并且经常成为美国政治议题的重要因素。

  但是,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美国的这种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战略性贸易理论适用于传统绝对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但已经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贸易关系。

  在传统主权国家,各国家所拥有的“国民经济体系”的边界及其经济利益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我”的经济利益和“你”的经济利益的分界相当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有可能,而且也相当有效。但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条件下,很难说还有经济体尤其是大国经济体仍然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完全或者绝对主权。

  尽管政治上各国还是主权体,但在经济层面,各经济体之间已经是互相包含和渗透,达到了一种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赖通常指的是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不同,各国可以在国家间的贸易中获得利益。

寻找解决贸易问题新机制

  中国和亚洲国家尤其是和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就处于这样一种相互包含和渗透的状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不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能解释的。

  这是一种有机的关系,是通过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根据市场规则配置的结果,并且这种配置往往和主权国家的政府很少发生直接关系,因为配置的主体往往是企业(如跨国公司)本身。

  人们早就观察到,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的发生是同一过程。就是说,只有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放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逆差中间,才能得到解释。

  中国和美国希望与之实行自由贸易的一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体,已经确立了有机的经济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要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势必影响这些国家。
  美国或许可以做,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考虑到许许多多美国公司本身也已经是中国及其亚洲国家经济体的一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执行更显得困难,代价很高。

  顾名思义,战略性贸易政策是非经济或者政治考量的结果。政治也因此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来避免或者减少国家之间贸易的战略性考量。

  这也就是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各方面战略对话的意义所在。战略对话不仅仅是为了增进两国的互相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和确立全球化状态下解决两国贸易纠纷的新机制。

  在全球化状态下,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行不通,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要关起门来发展经济已经不可能。如果国家间不可避免存在着不同的贸易利益,那么就要建立新型的机制来解决开放条件下的经贸冲突。

台湾政情与未来选情

  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坛的事态纷至沓来。

  一是高雄地方法院一审判定民进党籍市长陈菊当选无效;二是大法官就国务机要费释宪;三是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国家也酝酿放弃台湾而调头转向大陆;四是马英九在出访印度提出两岸“互不否定”说,引发朝野口水激辩;五是台湾农民党正式成立,王金平由此陷入怀疑和责难;六是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二度访台,并与两位候选人马英九、谢长廷会面。

  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政情异动,将对台湾政坛特别是未来马、谢对决形势带来何种影响?

  从表面上看,一审判定陈菊当选无效,对民进党是一沉重打击,而对国民党来说似乎应该由此得分。但是,马营的得分仍然只是账面得分,原因在于:一审法院虽然裁定陈菊当选无效,但也驳回国民党籍候选人黄俊英的“选举无效”诉讼请求;陈菊团队及其背后的民进党肯定会在二审中发起绝地反击,半年后的二审官司究竟鹿死谁手,以民进党超强的反扑能量看,还真是难以预料。

  台湾大法官日前就国务机要费解释“宪法”,确认总统拥有机密特权及拒绝证言权,无疑为陈水扁解套脱身提供了新的机会,但该案对于马英九来说是“焉知非福”,而对于谢长廷来说则是“焉知非祸”:陈水扁如果真的在庭审中因此而脱身,那也只能是因法官释宪而免予刑责。但正如马英九所言,这并不能成为该案继续审理以及追究其他要犯罪责的障碍。

  当然,农民党的成立,虽然从表面上看让王金平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但从长远看,无疑是让马英九团队增加了一块心病,更让国民党高层加深了对王金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心理。无论王氏如何澄清解释,但其深耕本土基层,特别是与农会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是众所周知,农民党成立时虽然明确不提总统候选人的纲领性要求,但仍然为王金平进可攻、退可守提供了新的可能。

  马英九在访印过程中表示,自己将在竞选中主打经济议题,以便同民进党一贯主攻“国家认同”相区别。同时,他也对AIT主席薄瑞光承诺,如当选将做和平的缔造者而非麻烦制造者。

“民生牌”与“主体牌”

  但是,他提出的两岸先“互不否定”说,反映出马团队以及整个国民党在此问题上仍无足够自信,或者说,他们开始清醒认识到,“民生牌”与“主体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议题,在对外高调宣扬主打前者的同时,后者绝对是轻易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况且自己多年来在同民进党的争斗中屡次因此而吃大亏,所以也必须有应对预案。

  尽管马团队声称“互不否定”说与“一中各表”毫无二致,但明眼人无疑能读出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和预留的空间,联系到此前国民党本土化的新动作,马英九试图在主体认同上有所突破,以顺应选战和民意需要的姿态十分明朗。

  看来,在两岸议题上,马、谢立场已经愈来愈近:尽管表述各异,但和平、开放、维持现状是其共同诉求,只不过,马阵营仍保留了“一中各表”的躯壳和两岸三通的重点,谢阵营则仍保留了“台湾尊严与主体性”重点。看来,靠这一议题获得比对方更多得分,对马谢二人来说都不容易。

  其实,马英九的“民生牌”要想压倒民进党的“主体牌”,关键还需要大陆的默契和配合。尖锐一点说,如果选前大陆仍然像过去一样想当然地进行“文攻武卫”,并且像最近一样突然发力同台湾进行外交角力,民进党的“主体牌”肯定仍然会有神奇功效,马英九的“民生牌”就绝对打不下去。

  相反,如果大陆注意对台策略和政策节奏,坚持既不随扁起舞又不随“独”起舞,在宣传策略上不妨“内紧外松”、适度降温,同时,放低外交战的声调姿态,适当采取重大步骤释放善意,那么马英九的“民生牌”就极有可能压倒民进党的“主体牌”。

清纯脸孔魔鬼身材 中国第一美臀爆红(组图)






中国网络上出现了“第一美臀”!一位名叫金焱的年轻女孩,在博客上公布自己多张性感照片,特别突出她的臀部曲线,换来超高点阅率。

据东森新闻网报道,一张张的照片,姿势超性感,她是中国女生金焱,年轻不留白,在部落格上大方分享自己的照片,而且几乎每张重点都摆在展露臀部曲线。

这位籍贯在北京的女孩有着165公分、44公斤的纤细身材,平常在石油公司上班,偶尔兼差当当平面模特儿,清纯脸孔魔鬼身材,很会摆造型的金焱,在照片中展现万种风情,更被网友封为中国“第一美臀”,也赢得超高点阅率。

金焱的博客网友留言塞到爆,纷纷盛赞金焱的好身材,不过金焱看到自己被称为美臀美眉,直说这不知道是褒还是贬,因为她架设博客,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智慧的大脑和美的形体,是和谐的一体,爱美的女孩不见得浅薄。

四川长虹证实:获比尔·盖茨的微软9400万入股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美国微软公司入股四川长虹(600839)的传闻得到证实。四川长虹昨晚发布公告称,6月15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致四川长虹的《承诺函》,承诺将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1500万股股份,认购价格为6.27元/股,总价9405万元,36个月内不上市流通。

  合作产销“电视卡”

  四川长虹6月15日开始停牌,在停牌前一天,微软入股传闻四起,在大盘走势疲软的情况下,四川长虹上午就封涨停,随后涨停又被打开,最终仍以涨停报收。当天四川长虹共成交了19482万股,成交额19亿元,换手率达14.89%。不过与传闻的1亿美元对照,微软这次只掏出不足1亿元人民币,投资者或许会略感扫兴。

  四川长虹昨晚公告称,6月15日微软公司与四川长虹签署《有关MediaGalaxy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MediaGalaxy项目上进行合作,该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将平板电视与家用电脑和因特网连接的电视卡。“电视卡”项目也将作为四川长虹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随着未来3C融合,“电视卡”市场将会逐渐放大,这也将为四川长虹带来产业机会。

  其他增发对象将浮出

  今年4月份,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不低于6.27元的价格发行4亿股,筹集约25亿元,用于收购四川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所持有的Sterope公司75%的股权,其主要目的是投建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当时四川长虹曾表示,定向增发的对象个数不超过10名,包括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虹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其他机构投资者。

  其中,长虹集团将以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具体认购数量待下次审议非公开发行股份有关议案时协商确定。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微软入股只是长虹定向增发的第一个新股东,未来一段时间内,长虹的其他定向增发对象会陆续浮出水面。

英法千名志愿者重现滑铁卢战役情景(组图)






6月17日,在距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0多公里的滑铁卢战场旧址,人们在模拟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的情景。当天,来自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000多名志愿者模拟重现了192年前滑铁卢战役的情景,吸引了数万观众观看。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附近被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的反法联军打败,导致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退位,拿破仑政权最终垮台。

台军弊案:五亿美元四亿流国民党 一亿流向共产党

瑞士司法当局宣布,被冻结在瑞士银行的台法两国拉法叶舰军购案的数亿美元非法佣金,其中的一笔3,400万美元将交还台湾。

瑞士引用该国《联邦国际司法互助法》的规定,以遭冻结资产来源明显涉及犯罪的理由,将这笔款项交还台湾。

  据台湾中央社指出,瑞士司法部这次交还台湾的非法佣金主要来自两个人的账户,不过瑞士拒绝透露账户持有人的身份,同时要求台湾司法当局对这两人追诉与审判须符合人权标准。

  多数佣金仍需诉讼

  一直追查拉法叶弊案的台湾前国策顾问谢聪敏在接受BBC中文网记者采访时说,瑞士方面交还的应该是台湾海军上校郭力恒与其胞兄去年同意归还的佣金,这笔钱因为当事人无异议而被归还。

  郭力恒因这起军购弊案而被判无期徒刑,协助其洗钱的胞兄郭问天去年同意将佣金归还台湾政府。



  谢聪敏表示,总额高达五亿美元佣金的其它部份,由于多数控制在潜逃海外的军火商汪传浦账户中,这部份虽然被冻结,但在汪传浦不愿归还的情况下,必须经过法律诉讼才能追回。

  据谢聪敏估计,按司法程序这场官司还要约十个月才会有结果。

  台湾司法单位要求返还的佣金总数,包括台湾政府当年付出的五亿两千万美元的佣金,外加其利息,总额据估计超过六亿美元。

  真相难以大白

  瑞士当局是在2004年台湾保证不会判汪传浦死刑后,与台湾司法单位开始进行合作,并于来年将汪传浦的银行往来资料,交给台湾的特调小组。

  台湾的特调小组希望能通过"以钱追人"的方式,在清查账户后追查党政军界高层人士是否涉入弊案,但至目前为止仍无结果。

  法国前外交部长杜马曾表示,台湾政府当年支付了五亿美元佣金,其中四亿美元流入当时台湾执政党国民党秘书处,另外一亿美元则流向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

  杜马因为该起弊案在1999年曝光,而辞去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职务。

  谢聪敏表示,要追查这起弊案的真相,其关键性的佣金名单掌握在法国财政部手中,杜马也曾看过这份名单;在法国当局拒绝向法国司法单位提供名单的情况下,使得真相难以大白。

  拉法叶舰军购案除了导致台湾海军上校尹清枫被谋杀外,多名涉及此案的法国人士,也相继地因跳楼等原因死亡,而引起许多揣测。

  台湾总统陈水扁在担任立委时即关注这起弊案,他在2000年就任总统后除组成特调小组,并曾表示此案即使会"动摇国本"也要办到底。

  谢聪敏认为,对台湾来说拉法叶案的佣金可能追得回来,但是命案由于证据已遭烟灭,破案的机会渺茫。

留学迷潭:27岁的中国女孩方思雅悔当“洋二奶”

背着巨债去留洋

  今年27岁的方思雅出生在武汉市的一个工薪家庭,父亲方刚在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母亲王思芸是单位的一名会计。小思雅一直很为父母争气,不仅长得漂亮,身材高挑,成绩也一直很好。1998年8月,方思雅如愿以偿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

  知书。她兴奋得一晚上也没有睡着,妈妈王思芸却显得心事重重。原来,王思芸看到同事的孩子成绩比女儿差,长相更是一般,但她们从英国留学回来,月薪都是1万元以上。她心动了,决定送女儿去英国留学,并相信女儿一定能更行。

  王思芸突然的决定遭到了父女俩的一致反对。一番争执之后,方刚被妻子彻底说服了。丈夫的思想工作做通后,王思芸开始做女儿的工作。方思雅任凭妈妈怎么游说,就是不松口。当看到妈妈声泪俱下恳求时,她才违心地答应了妈妈。

  他们开始忙着筹钱,把房子卖掉后,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终于凑够了50万元(保证金和学费共计46万元,剩下4万元的开销)。方思雅的高考分数高,所以很快被英国一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系录取。

  1998年8月26日,方思雅背着如山般沉重的债务,飞向万里之遥的英国。

  方思雅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很快,她发现这里的一切同国内差别太大,尤其是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以前作为佼佼者,她现在却显得那么平凡,她备感失落。课余时间,看到班上的同学三五成群去酒吧,去听音乐会,她没有钱,就只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以前学习是一种兴趣,现在每当想到妈妈的话,她就有一种压力,担心回国找不到月薪1万多元的工作,几十万元的债务还不起。

  半年后,方思雅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她身上仅剩下半个月的生活费,而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不可能再给她钱。她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找工作。没有文凭和实际工作经验,她只能做一些洗碗刷盘子的事情。可这种工作薪水很低,根本付不起她的房租和生活费,而应聘其他工作均以失败告终。

  她变得恐慌起来,去超市买了一箱子方便面,天天吃泡面。一边艰苦打工一边刻苦上学,她很快消瘦下来。

   走捷径,当个“洋二奶”

  1999年3月25日,正在方思雅绝望的时候,学校安排他们去一家大型的计算机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方思雅被分配到一个名叫赫马特的计算机编程工程师手下。赫马特是一名长相粗壮魁梧的英国人,51岁。

  3月29日,方思雅跟着赫马特学习编程操作时,因身体极度虚弱,她突然晕倒在计算机房。赫马特立即手忙脚乱地将她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她只是缺乏营养。注射了营养液后,方思雅慢慢苏醒了过来。

  走出医院,赫马特将方思雅带到一家中国餐厅,给她点了一桌子中国菜。方思雅来到举目无亲的英国,第一次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她对赫马特充满了感激,情不自禁地讲述了自己被父母逼着来英国留学的经历。

  第二天,赫马特约方思雅去了—个布置得异常浪漫而富有情调的咖啡屋。听着动听的乐曲,品着浓香的咖啡……赫马特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将一张早已写好的协议递给了方思雅说:“你只要在这里签个字,你不但能顺利完成学业,4年后我给你50万。”

  方思雅接过那张纸,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甲乙双方自1999年4月-2003年4月同居,甲方付给乙方50万元人民币,乙方不得干涉甲方的婚姻生活,甲乙双方同居期满后,甲方必须按协议数目将钱款打到乙方账户,为保证协议的执行,特拟定如下协议:一、甲方负责乙方同居期间的房屋租金和生活费用,不含购置衣物、旅游等开销。二、甲方将50万费用按年度分期支付给乙方,延期将交滞纳金。三、乙方不得干涉甲方的婚姻和私生活,同居期间,乙方负责做好家庭事务。四、同居期间,乙方应在甲方需要的情况下,与甲方保持性关系。

  方思雅连恋爱都没谈过,看完这个无耻的协议后,她愤然地离开了咖啡屋。回到居住的小屋,方思雅哭得伤心欲绝。她对妈妈充满了怨恨,恨妈妈武断地将她送到国外落到这般境地!她对漫长的留学生涯,充满了恐惧,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一个星期后,她由于打工时总是心不在焉被辞退了。绝望无奈的方思雅含着泪水,颤抖着手在那份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拿着协议,赫马特一阵狂喜过后,像老鹰抓小鸡似的将方思雅一把抱到了床上。看到健壮如牛的赫马特像块巨石般压向自己,她吓得瑟瑟发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从此,她开始白天忙学习,晚上回家给赫马特做饭、洗衣服,随时满足他的兽欲。赫马特还命令她做各种下流动作,她若不从,赫马特就威胁终止协议。

  赫马特给钱还算爽快,从不拖欠。每次拿到钱,她都会寄一部分给家里还账。家里问时,她总是说在一家计算机公司打工,老板见她能干给开的高薪。母亲对此竟然深信不疑。

  2003年1月,由于他们的事被赫马特的妻子发现,两人的协议只好提前结束了。赫马特也没为难方思雅,按照约定支付了剩余的费用。

  这段受辱的苦日子终于宣告结束;方思雅决定好好把握自己,把握好未来。

   有的路,很难回头

  方思雅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拿到了学士学位后,她又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本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10月,她期待已久的爱情终于降临———她和来自中国大连、留学本校物理系研究生的英俊小伙高原一见钟情。这个闻名世界的大学校园里,从此留下了他们一起互相勉励、求学上进以及牵手花前月下的身影。

  2005年,方思雅又以优秀的成绩考上本校的计算机博士。他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在全球大专院校一直坐头号交椅,一些优秀的博士都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高薪网罗旗下。成绩一直优秀的方思雅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对自己的未来作了美好规划:博士毕业后同心爱的男友都留在美国,然后在美国神圣的大教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她要为高原生3个孩子……

  然而这份真挚而浪漫的爱情,最后还是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冥冥之中,方思雅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方思雅虽然同赫马特分手几年了,但赫马特一直没有忘记她。

  一天,他突然又打电话给方思雅,希望继续同居,遭到方思雅断然拒绝。

  2005年10月13日,激愤的赫马特看到她同高大帅气的高原如胶似漆,醋意大发,他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刺激,他将他和方思雅之间的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高原,还将他们签的协议展示给高原看。

  高原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犹如晴天霹雳,他做梦也没想到,纯洁而美丽的方思雅会背地里做出这样肮脏的事来!突然间,他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欺骗和羞辱,愤然提出与方思雅分手。

  被恋人残酷地抛弃,方思雅受到了巨大的打击。2005年10月25日,无法走出这场情变的她,写了一封简短的遗书后,割腕自杀。幸好被房东发现及时送进医院急救,才免去一死,但她左手腕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

  这件事发生后,方思雅整个人彻底变了:她觉得自己的幸福之所以这样被葬送,是金钱和好色的男人作梗。她要用自己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身体去玩弄男人,报复男人,来抚平自己内心的伤。

  第一个进入她视野的是来自中国山东一位富豪的儿子,他们认识第四天就同居在一起,这个男孩很爱她。同居时,对她有求必应,一个月就给她两万元零花钱,还不包括出入高级娱乐场所和买昂贵时装的钱。2006年1月16日,她不顾这个男孩跪在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残酷地将他抛弃。那种复仇的快感,令她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到一个星期,她又同一个爱慕她已久的留学生同居。这个男孩来自中国武汉。2007年1月24日,她跟着这个男孩回武汉。男孩的父母见儿子带回一个如此漂亮又是名校留学博士的女孩,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哪里知道方思雅把爱看作一场交易,游戏爱情……

  令人深思的是,方思雅陪同居男友回武汉,几次开着男孩的奥迪车路过家门时,她只是从车窗淡漠地看看那一晃而过的家,没有下车去看看当初卖房筹集巨款送她留学、以她为骄傲的父母一眼。

  2007年5月3日,方思雅再度远离了家乡。她能否真正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拥抱真正的人生?我们只能为她许下美好的愿望,并希望她焕发青春后,常常回家看望爸爸妈妈,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

美国流行“全职爸爸” 多数因妻子工作收入更高

在马特·沃斯勒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家中,一群父亲带着孩子和尿布包,一起讨论着如何照顾孩子。

  在美国,像马特·沃斯勒这样的“全职爸爸”人数猛增,许多家庭的父亲取代母亲,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军。

  人数猛增

  美国《华盛顿邮报》17日报道,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数据,目前在美国“全职爸爸”人数达到大约15.9万人,占全国“全职父母”总数的2.7%,这一比例较10年前增长了2倍。

  社会学家则表示,美国“全职爸爸”的实际人数可能更多,因为人口普查局在调查时并未计入单身父亲、孩子年龄超过15岁的父亲和从事兼职工作以在家照顾孩子的父亲。美国劳工部门的数据显示每5名父亲中就有一名“全职爸爸”。

  现在,美国的“全职爸爸”拥有自己的网站和博客,每年召开年会,讨论育儿和持家心得。此外,他们还参加育儿课程和家长会。许多“全职爸爸”的卧室中还配备了为婴儿换尿布的专用桌子。一些“全职爸爸”说,孩子们晚上哭闹时,他们会比母亲更早察觉到,一些人称此为他们的“母亲本能”。

  经济考虑

  《华盛顿邮报》说,美国“全职爸爸”人数猛增的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正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大多数“全职爸爸”表示,选择在家照顾孩子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和丈夫相比,妻子拥有更高收入的工作。

  同时,很多“全职爸爸”也并非完全不工作,他们或者在家从事兼职工作,或者挑选时间安排比较自由的工作。

  遭遇尴尬

  总的来说,美国社会对于这些“全职爸爸”比较宽容。

  现年43岁的埃里克·黑兹尔说:“与孩子们一起呆在家中,父亲们往往能得到许多赞扬。”黑兹尔当了两年的“全职爸爸”,2004年返回工作岗位,目前在马里兰大学担任教授。

  尽管如此,“全职爸爸”有时也会遇上一些尴尬局面。

  “全职爸爸”说,他们偶尔会遭到“全职妈妈”的排挤,有时在活动场所照顾孩子时还会遇到警方问话。尽管部分“全职爸爸”能在“全职妈妈”团体中结交到好友,向她们讨教育儿和持家的经验,但是也有很多“全职爸爸”则不习惯于这种社交活动,或者担心妻子会反对。

曾因言获罪蹉跎岁月 朱镕基的“右派”20年

从东北工业部到国家计委,20多岁的朱镕基以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表现,成为当时最有前景、领导期望很高的年轻干部。他的能力、人品,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肯定。
  然而,1957年“反右”开始,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朱镕基“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

  从清华到东北开完欢送会、宣誓会,怀着特别的憧憬,承载着建设国家的使命,1951年,以学生自治会主席的身份,朱镕基带领几百名清华毕业生奔赴东北。

  “朱镕基是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中威信比较高,所以组织上叫他带队。”朱镕基清华时的同班同学郭道晖回忆说。是年,新中国不足两周岁,工农业生产还没有恢复,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当时东北要建成重工业基地,所以,这些理工背景的学生都去那里了。”奔赴东北,朱镕基被安排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




1956年,朱镕基与劳安在长沙的结婚照.此时,朱镕基年方28岁,在国家计委任职


  新华社公布的朱镕基简历说,朱镕基1951年到1952年,在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当生产计划室副主任。这一职位按照中国干部职级排列应当是副科级。

  据当时的同事介绍,朱镕基那时23岁,年轻气盛,工作起来不要命,“热情很高”,当时的领导对这些清华高才生也很重视,所以,“朱镕基没来多久就担任了计划室副主任。”“这个时候,湖南人的个性和清华毕业生的‘脾气’已经有所体现。”但当时由于他年纪还小,党内政治生活还很正常,也没有人对此太在意,相反,朱镕基由于渊博的学识、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当时工业部领导的极大赏识。

  东北工业部对朱镕基来说,除了取得初步经济工作经验外,还在于,这个年轻人的工作表现引起了相当多的人注意,这些人都很欣赏朱镕基的人品和才气,而且很多人后来都身居要职。多年后,每遇危难,都会有人施以援手,使他度过了次次危机,并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这些人中包括后来成为朱镕基直接领导的吕东、袁宝华等,而对朱镕基最重要的当属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马洪。可以说,这次“邂逅”对朱镕基仕途和人生经历影响巨大。到底有多大,很难加以评估。

  马洪比朱镕基大8岁,时任中共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

  马洪的职务要比朱镕基高许多,在工作上,马洪是他的上级,马洪对他十分赏识。

  3月2日,马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朱镕基工作很努力,人很聪明,很正直,很有发展前途。”国家计委的初步历练1952年12月,东北工业部撤消,而此时,中国高层正在酝酿成立国家计委。

  由于懂经济的人才十分缺乏,而东北人民政府已积累了几年的经济建设管理经验,从东北调一批既懂经济又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专业干部进京,是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愿望,于是“地方干部支援中央”的政策出台。

  据马洪回忆,1952年,东北局大概有100余人奉命进京,作为地方支援中央的干部,“我和朱镕基是其中的两个。”按照官方公布的简历,朱镕基1952年至1958年在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任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秘书,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

  据朱镕基的同事说,朱镕基是时任计委领导人之一张玺的秘书。张玺政工出身,曾任河南省省委书记。而海外有传记说朱镕基是当时计委主席李富春的秘书,被朱镕基的同事给予否定。

  马洪说,“在计委工作的时候,朱镕基的表现也很出色,是当时工作最出色的干部之一。”朱镕基的另一位同事回忆说,朱镕基是计委当时最出色、最有前景、领导期望值很高的年轻干部,他的能力、人品得到了当时很多同事的肯定。

  “朱镕基讲话逻辑性极强,看到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就会指出来,从不马虎。有时开会,由于职务关系,他只能坐在后面,但他只要看到或听到他认为不合理之处就会立即指出,使有的领导很不满意。”朱镕基在国家计委工作时间长达6年,6年中,中国经历了初步工业化,而计委作为计划经济管理核心部门的,无疑处在中国工业化的风口浪尖上。

  由于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特点,计委几乎要执掌这个国家的经济生命线。

  有经济学家评论说,“不能说这段时间对朱镕基熟悉中国经济没有用处。”上个世纪80 年代初期,朱镕基还在国家经委担任过一段时间领导职务,“计委工作相对宏观,而经委工作相对微观,但对朱镕基的历练是一样的。”前不久,朱镕基在香港发表演讲时说,这么多年,他对中国经济脉搏的跳动,还是熟悉的。有人就此认为,这种熟悉和他在计委工作经历不能说没有关系。

  朱镕基的同事回忆说,当时经常看见朱镕基翻看各种资料,还要经常起草文件,偶尔还写经济理论文章,他也十分注意学习,外语也没有丢。

  平静的生活由于政治的干扰而结束。1957年春,中共中央提出开门整风,让党外人士对党提意见,于是各民主人士纷纷以诤友身份对执政党提出各种意见,有些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意见。

  1957年6月8日,在毛泽东亲自指导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内部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此后,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本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要求民主人士帮助党整风,鼓励“鸣放”,于是很多人响应执政党的号召,纷纷对党提出批评和建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人不但没有得到领导人的感谢,反而被称作“蛇”,要引出洞来打。

  自从被称作“蛇”后,55万人便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右派生涯。知名人士李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打成右派就意味着被打入另册,全党共诛之。很多右派被打,被拘禁,

  被押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被残害致死。”1998年3月,在朱镕基作为总理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起他的“右派”经历,他表示,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

  对朱镕基来说,之所以不愿意回忆那段经历,大概是因为那段经历的艰难和辛苦,不堪回首。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1958年,“反右”拉开了朱镕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艰难序幕。

  这段艰难序幕的开始便是党内反右上演,据一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介绍,党内反右是在党外反右之后。当时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社论说,“党内右派和党外右派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党内有了右派分子,对我们党和革命事业的危害就更加严重。”“如果在我们党内容许右派分子存在,他仍就会同党外右派分子串通起来,从内部来打击我们,从内部来反对我们。”“在当时,不仅党外鸣放,党内也要鸣放。”李锐说,“朱镕基是在党内鸣放后被打成右派的。”。

  他为什么被打成右派,他鸣放了什么?记者接触到的人大都不愿意提及,甚至讳莫如深,几经周折也只能找到一些零星信息。

  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了一定成就,领导层的头脑开始发热,在领导经济工作上,中国正在酝酿大跃进。时年30岁的朱镕基,虽然在国家机关历练了7年,却没有学会官场那套自保的手段和方式,依然保持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我行我素。

  性格率直的朱镕基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出意见。在反右的大背景下,党内的正常生活已经不存在了,而朱镕基却显然没有意识到时机的险恶,更不知道此时要慎言。而且在平时,就有人认为他“清高”,“目无领导”,运动一来,他就被划成右派。

  朱镕基的同事,现任中国某协会领导的一位老人回忆说,“他是被错划的,本来是不应该有他的,但那时划右派有任务,定指标,找不到那么多人,就把他拉上了。”“对他被打成右派,我一点也不奇怪。他是湖南人,有湖南人的那种倔强脾气,不低头,而他所受的教育又要求人独立思考、不搞阴谋诡计。”朱镕基的一位同学说,“我们从不认为领导人讲的话都是金口玉言,我们这些人在中学都出类拔萃,大学里都是佼佼者,都有独立的见解,这是清华给我们的,这种教育提倡张扬个性,而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更不懂得党内斗争的残酷性。”据了解,朱镕基那一班清华学生有不少人被打成右派。

  1958年春,朱镕基被他信赖的党组织打成右派,20多岁的他便追随这个党,就向往着革命,怎么一下子就成反党分子了呢?

  记者没有找到能够描述当时的朱镕基的记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遭际恐怕都会想不通,因为“想通”是很“高难度”的动作。

  可是不管你想通还是想不通,从成为右派的这一天开始,朱镕基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再回来!

  “右派”生涯官方公布的朱镕基简历并没有提及他作为右派的经历,只是说,“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 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对比当时大多数右派的悲惨命运,客观地说,朱镕基应该算是幸运的。

  李锐分析说,当时的计委有领导欣赏朱镕基,可能暗中保护了他。

  事实确实如此,朱镕基在下面劳动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撤回来,被委任为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的教员。这是一所中专学校,他的任务是教老干部们学习数理化,到基层去培训徒工。

  郭道晖回忆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以后,朱镕基还当过英语教师。“他是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进一步熟谙了英语。”有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说,在当教员期间,朱镕基在中学时期打下的文史哲功底和大学期间打下的数理化功底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课学员都很喜欢,故被学校里的其他教员和学员称为“多面手”和“全能教员”。这一经历得到朱镕基同事的证实。

  60年代初,朱镕基结束了教员工作,重新回到国家计委机关。在那个年代,曾经是右派就意味着不是党的人,所以朱镕基并没有被委任任何行政职务,只领一个工程师的头衔。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社会开始三天一小运动,五天一大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主攻方向是,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此时的朱镕基肯定算不上是“当权派”,但由于有“右派”的经历,也少不了陪着挨整。

  1968年以后,“文革”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清理阶级队伍”。

  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就是既要清理那些混进好的阶级队伍里的“阶级异己分子”,更要进一步整那些原本就是异己阶级的人,而重点是在后者。

  最大限度地接触底层民众1968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整人也整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清理阶级队伍”的重要手段,一个中国人熟悉的词汇产生:“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来自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对一个报告的批示,指出军队既要学军,还要学工、学农;工人也要学农,学军,学文化;农民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等等。

  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毛泽东“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个把机关干部和走资派送去劳动改造的农场,命名为“五七干校”。

  1968年10月,毛泽东再次批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要分批下放劳动。”此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办了“五七干校”,数十万知识分子被送往农村的偏远穷困地区劳动锻炼、接受改造,“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有回忆说,在当时群众之间派性斗争严重的情况下,所谓革命化的“五七干校”其实已成为迫害异己、惩治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是“变相劳改”的一个地方。

  1970年元旦,朱镕基被下放到国家计委设在襄樊的“五七干校”,一干就是5年,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最初,干校没有家具,连基本的生活用品、床、板凳都没有,于是干校便从外面运来一些生活用品。

  由于担心丢失,一个寒冷的冬日,朱镕基和他的一个同事被要求押送这些物品,两个人一起蹲在一辆闷罐车里,忍饥挨饿,“天气冷极了,也没有暖气,没有水。”和朱镕基一起劳动的同事向

  记者介绍,国家计委襄樊“五七干校”位于湖北北部,和河南接壤,干校原先是一个劳改农场,由于有这些人到来,原来的劳改犯被遣散。干校实行军事化管理。

  这段时间,朱镕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劳动,偶尔也看看书。这5年的人生经历对朱镕基十分重要,可以说是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重要阶段。

  朱镕基在谈到这段时间时感慨很多,但并不显得十分懊丧。他说,在那段时间里,他接触了许多人,懂得了一些原先不懂得的事。

  由于朱镕基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使他染上了深厚的“平民情结”。

  廊坊的“传奇”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复出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治理整顿。虽然此时“文革”还在进行,政治压力依然很高,但由于有邓小平的努力,已经瘫痪的国家机关、工厂学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朱镕基等在襄樊劳动的干部们也借此机会回到了北京。回京后,朱镕基已经很难在计委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怎么办?

  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中央决定把原先并入燃料化学工业部的石油工业部重新分出,石油工业部急需技术干部,于是朱镕基被安排到石油工业部管道局下属的电力通讯工程公司。

  管道局设在河北廊坊,朱镕基先后任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电力通讯工程公司按级别应属处级单位,那么办公室副主任,按级别应当是副科级。

  此时距朱镕基刚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20多年前,朱镕基被分在东北工业部计划处,被委任为生产计划室副主任,副科级,而20多年过去了,40多岁的朱镕基仍然是副科级,也许这个时候,上天依然要“苦其心志”。

  朱镕基在廊坊工作的那段时光离现在已经23年了,但今天关于朱镕基的故事仍在廊坊流传。

  3月1日,本报记者初到廊坊,便听到有人讲朱镕基的故事:

  朱镕基在任的时候,不正之风已开始出现,但朱坚决抵住这些不正之风,一次他让手下工作人员买东西,而工作人员买1元钱的东西却开出了3元钱的发票,朱镕基一怒之下不批准报销,工作人员也大怒,但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只得悻悻而回。

  “不行就是不行”,转述者甚至能够模仿朱镕基的湖南普通话。在民间,甚至还流传着朱镕基和当时的领导斗智斗法的传说。刚正不阿的朱镕基,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很多人都恨他,怕他。

  据说,朱镕基离开廊坊调到北京的时候,几百口子人只有一个看门房的老人送他,场面极其凄凉。老人把他几件简单的行李装上车,送他到火车站。

  老人拉着朱镕基的手说,“就你一个好人。”说着两个人都哭了。

  这个故事被记者接触到的几位管道局退休职工否定。和朱镕基一起工作的管道局一退休工人说,当时确实有一个人和朱的关系很好,这个人叫周来福,但不是门房老大爷,他也是管道局的职工,和朱镕基都住在单身宿舍。由于朱镕基当时家在北京,所以每个礼拜都要回家,于是周来福星期六骑自行车送他到车站,星期一骑自行车到车站接他回来,两个人关系确实很好。

  那么,当时的朱镕基到底是什么样的?记者接触几个原管道局和工程公司的职工,大体勾勒出一个轮廓。

  通讯工程公司是一个工程单位,工作特点之一就是经常在野外施工,朱镕基曾在调度室工作,是队上负责技术的人。

  管道局一个退休职工说,“在我们眼里,朱镕基当然是很有水平的,不爱多说话,他和大家的关系还可以。这个人也确实是比较正直,他的英语很好,能说能写,能翻译。”当时,朱镕基经常要跑野外,和大家一起睡,一起吃住,翻山过河,哪里有石油工地,就到哪里架电线,安装变电装置。他不仅能设计图纸,还和大家一起从事些体力活。 “施工很艰苦,宿舍就是帐篷,在野外的时间要比在机关里的时间长,当然不是朱镕基一个人在一线,大家都在一线。当时风气也很好,因为大庆精神是深入人心的。”管道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朱镕基当上国家领导人后,有一年,管道局搞周年庆祝,曾告诉朱镕基。朱镕基批示说,赞成管道局周年庆祝不搞庆典等做法。

  廊坊的这几年可以说是朱镕基多舛命运的最后阶段,不久以后,朱镕基回到北京开始他新的人生历程。

葛红兵:中国抗战纪念应尽早停止反日仇日宣传

  近日,知名学者葛红兵撰文称“中国应停止宣仇式反日宣传”,他认为,中国各地的二战纪念宣传,都是以“宣仇”为基本目的,这种宣仇式纪念和宣传只会让参观者内心充满仇恨。

葛红兵认为,日本人民也是二战的牺牲品,而我们的宣仇式教育二战纪念宣传,是直接的反日宣传,仇日宣传。

对于葛红兵的观点,有网友认为,中国的抗日纪念馆基本论调是这场战争是日本少数(或极少数) 军国主义分子挑起发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广大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是被日本军国主义、愚忠德天皇至上给蒙蔽、欺骗了的。网友质疑:“这难道还不客观公正?难道是宣传仇恨么?”

18日上午,新民网联系了葛红兵。首先,葛红兵向新民网解释了“宣仇”的含义,他说:“所谓‘宣仇’就是简单地把中国人引导到对日本人的仇恨和民族灭绝当中。”

他还说,“如果一个民族永远是内心充满了仇恨,那将非常可怕,会遭到全世界的憎恨。”






葛红兵


之后,葛红兵再次向新民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各地二战纪念宣传是以宣扬仇恨为目的,应尽早停止这种宣传。
葛红兵说:“各地二战纪念展出的大量血腥图片,不利于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观、战争观,容易伤害他们的心灵、心智。”他认为,各地二战纪念展出的大量血腥图片不宜展出,只能作为学者专家的研究资料。

对于近期日本成立超党派议员联盟,要求中国各地“抗日战争纪念馆”撤下“反日”照片,葛红兵说,“我愿意正面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为是出于中日两国友好未来”。

随后,葛红兵还进一步向新民网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在纪念二战时应自我反省,他说,“二战中,日本人酿下的恶果,不仅是日本单方面的责任,中国也有责任。”

最后,葛红兵认为,纪念二战应以宣扬和平和爱为目标;纪念二战应以对战争的反对、对人类遭受战争伤害的悲悼为目标。

现在买房到底在个什么趋势中?

我的观点:

我看中国股市的上涨还将继续,随着QFII的继续扩容,和人民币汇率的继续上升,在汇率达到7~7.2之前,股市的上涨不会停止。

而楼市连续6年多高速上涨,价格超过居民承受极限(中国人对房子的承受能力真强),有能力入市接盘的已经很少,已无炒作价值,所以现在上海的2手楼市因为有价无市已经很多死盘了,特别是在外环外,因为无法脱手甚至无法整体出租,只能分割群租,而房子始终是要出手的,我看后市不管是受政策压制软着陆,还是不受政策压制最后硬着陆,只是缓跌和快跌的区别。

近几个月楼市的反规律大涨,我看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股市获利撤出的资金,许多股市炒家见好就收,希望固化收益,把钱转入相对稳定的楼市,刺激了反弹。于是第二个方面,所谓的刚需,在等调控等了两年后未见实质性下跌,却见到楼市反弹,担心新一轮上涨开始,恐慌性买房,造成上涨幅度的放大。

但是短期行情改变不了长期趋势,刚需消化不了那么多房子,上涨的只是刚需不得不买的地段里的尚能承受的房子,比如松江的房子就没涨,汤臣一品就没涨,这波行情一过,对于房东,将是更严酷的后市。

而且这个上涨更源于可供房源的减少,2年多来,政府调控的各种政策逼迫和地价的继续上涨,使开发商减少了开发总量,需求决定价格,当短期内供应量少于需求时,小幅度的价格上涨是能被消化的,特别当购买者是刚需和股市获利资金时。不过可不是说上海的房子已经卖光了,紧缺的只是居民能接受的地段的能接受的价格的房子。

政府的调控还是有效的,不过政策的倾斜之处不在使现有的房子降价,对比一下最近一次的调控政策,我们可以看一看,对于开发商:“预售款第三方监管,专项审计土地出让金,清算土地增值税(30%以上)等等,可以说都是管理重手,很明显,就是让你别再狂造房子,因为这个潜在危机比高房价更深重。而对现有的房子,调控政策相对温柔,比如个人出让房产的土地增值税,只是1%而已,而且只针对90平米以上大房和高价房,说明政府目前只是要求房价稳定,因为如果让它过快现形,带来的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本来是没房住,弄不好有可能没米吃。所以政府的目的是先掐了源头,再遏制现有存量的房价,希望用时间来消化。

从政府的偏重也可以看出,房子的数量,早已经够了。


而这种情况下二手房价格的坚挺,让这个供需比更为紧张,但二手房的坚挺也是房东被迫苦撑的结果,由于贷款消费的形式,炒房存在一个杠杆效应,
用20万的首付可以炒100万的房子如果房价以15%涨3年,这房子就变成150万,如果脱手还掉80万贷款,你的净资产就变成70万(本金20加赚50),而且几年来房子涨幅和持续上涨时间还不止这个数字,可惜我那时候根本不关心这个;
但这是上升期的好事,在楼市的顶峰如上买房,进入下跌期间,如果房子以15%连续下跌3年,房子就只剩61万了,卖掉房子再还掉贷款,你的资产亏39万,净值为-19万。
这个杠杆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看到前几年炒房的财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暴涨并不奇怪,但暴涨必有暴跌,只是因为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太短,我们只刚刚见了暴涨,还没见过暴跌,但是不远了,特别是在全球房地产已经走到顶点,美国已经市场萎缩先一步进入下跌期的时候。中国能达到的最好的景况就是缓跌,这是大趋势。不过还是有新兴市场的,日本的房子跌了十几年,这两年才开始进入上升期。

而政府希望稳定现有存量房价,控制住人民币升值,以避免外资大量撤走,造成楼市、股市崩溃进而全面通货膨胀的目标,我看成功率很小,落后的实力、策略、体制,不可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先进对手,中国可以穷一国之力在上次亚洲金融风暴中挽救香港,但很难挽救全国,而且这次早已落了后手,甚至对手都是自己请进国内来的。

这几年还流行一句话,说“有需要就可以买,自住就不会亏”,很多人都很信奉,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引以为鉴,但我认为这是鸵鸟策略,当自己原先100万的房子现在70万就可以买到,谁会不郁闷,尤其是长年限大比例贷款买的,你将更郁闷,因为这个缩水将现实地体现到你的还贷中,你可能每月比别人多还1000甚至更多。

我想目前的形势下应该暂时抑止买房欲望,把买房暂时改成租房,渡过上涨周期的最后一段,因为现在的房租实在很低很低,我们看的房子是外环外的,90平方总价70~80万,而在那里这样的房子月租只要1200,租上两年即使贴钱做简单装修都很合算,因为你如果买它的话投资70万加上目前利率,平坦到30年,每月要4200,而且利率现在还在上升期。

然后把原本准备买房的资金做一些风险低的投资比如基金,不求赚多少,只要超过通涨速度,就是赢家。
(5月份CPI同比上涨是3.4%,政府的数据比较保守,那就算4%好了,那么你只要保证你的投资年收益超过5%你的财产就不会缩水),
而如果你的收益能再多5%,那么连房租钱都快挣出来了
(如果你有25万投资,5%收益是12500,1200的房子一年房租是14400)

如果你有能力到股市淘一桶金,并且在股市泡沫破裂前套现,那就更强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现在是7.62,还有很大空间,但股市的变化涨跌速度远快楼市,看清大趋势之外,还需要很高的技巧很大的魄力和很多的精力,都是工薪阶层难以达到的。

总之,没挤进上升的行情不要紧,关键是不能挤进下跌的行情,生活不仅只有房子,而如果投资失误,你拥有的就真的只有个房子了。

王燕病情大有好转露笑容 但手术时间还没确定

“我刚从王燕那里回来,她的伤情已经有了很大好转。”昨晚,浙江体操总教练汪瀛士告诉记者:“高健主任用自己的受伤经历鼓舞王燕后,小姑娘紧张的心情好了许多,这几天也有了笑容。”

汪瀛士介绍,王燕刚刚送进医院时,只有右侧大脚趾能够稍微用力,左侧身体在胸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但这两天她不仅右下肢已经恢复了一定运动能力,左腿膝关节也能够轻微地向上抬动,而几天前王燕还只是左腿踝部以下运动能力略有恢复。“今天我让她抬一下肩膀,小姑娘说很容易啊,说着就抬了起来。”汪瀛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燕与伤病的搏斗也激励了浙江队队友,在昨晚的体操全锦赛高低杠决赛,浙江小将何宁和江钰源分别获得高低杠银牌和铜牌,“队员们早就想去看王燕,不过为了配合治疗,目前还是由教练组每天去看望她。”汪瀛士还否认近期将给王燕做手术的消息,“什么时候手术,将由专家会诊后决定,现在还没有确切时间。”

一个性的乐园 偷拍荷兰红灯区交易过程(组图)





内幕及风险大起底:大陆股市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亿万中国大陆股民发现了投机股票的经济效益,但很少有人知道大陆股市的内幕及风险。德国《时代周报》撰文在报道了中国今年来的股票热之后,分析了大陆股市的致命弱点:

  “大陆股市最大的弱点之一是缺少一个由长期投资人构成的牢靠基础。估计70%可交易股票的买卖都在小股民之间进行。专家们一致认为,必须有更多的大单位投资股市才行。欧洲经合组织的经济师施希说,大单位投资股市有长远打算,它掌握了某一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对该公司的经营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从大陆股市受人操纵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陆的股市目前幷没有按照争取大单位投资的思路发展,也处于十分脆弱的地位。直到四月份,证监会才收紧了对股市内部交易的控制,因为上市公司为了哄抬本公司股票价格,提供假信息,这已成了一种‘趋势’。对此,只有观察家提出批评,而中国大陆的法律常常得不到贯彻。在别的国家,对股市内部交易的追查严厉多了。

  “中国大陆的股市热使中国领导人如坐针毡:听任股市热下去,泡沫早晚要破灭。采取提高印花税等措施控制股市,指数下跌会造成社会动荡。”

  德国《明镜》周刊就中国股市发表长篇文章写道:“北京领导人最害怕股市地震可能带来社会和政治混乱,他们在国家的报纸上发表社论,呼吁股民不要惊慌失措地抛售股票,同时教育股民应懂得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中国证券报说:‘股市需要稳定,发财需要理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政策遏制疯狂投机的势头。但中国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要中国不能很好解决政府控制经济和市场自由之间的矛盾,对投资者来说,股市大厅的地面永远坎坷不平。此外,中国不允许批评和透析上市企业的自由报刊存在,所以内部交易的事件很少能浮出水面。中国现在急需制定出使金融转移具有透明度的法律。

  “中国大陆的股民希望自己不要遭受损失,他们寄希望于北京的国家计划部门。上海一名姓黄的女股民说,‘我们的政府从头到尾操纵着股市,现在它应该使我们的损失得到补偿。’”

成功的重要因素:李嘉诚谈用人的三大原则

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所以现在为什么我们在世界、在香港的管理人员几乎可以说是大企业中流动程度最小的。现在有很多人,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在这个企业工作已经超过30多年了,他们都身负重任,90%以上在退休前的最后的一天还会在我的企业里,这对他当然是好,但是对我更好。这个归向的心是最难得的。

其实管理好的员工讲起来也可以说非常简单,如果对方是一个品德好的人,他能力可以做到的事,尽量让他有一个机会去发挥。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人善治之”,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发展到52个国家的发展,但是其中做人的道理,我自己是中国人,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个人情味永远都是存在的。另外,其实我常常讲的,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得来的。知识不是你从大学那边拿的,现在世界每天都在变,变得非常快,各位同学(要)争取拿到最新的知识,我每天也都在争取。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做生意决定一件大事业的时候,你一定要看看你的业务在今天在未来的前景怎么样,竞争对手怎么样。然后决定到了做的时候,每天做的事一定要微观,就是非常仔细地看看你做的事有什么问题,世界有什么变化。人家接近一点点,迈进一点点,那在360度之间你可能就要微调一两度,这就是微观的。“价廉物美物超所值”,就是说你做什么事都希望你的东西是最好的、超值的,但是你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这样的话你就会成功。

儒家精神最简单地来讲就是“过犹不及”,这是孔子讲的。还有老子讲的“知止不败”,这两个哲学是非常有用的。“过犹不及”,你过度地扩张,容易出毛病;你过度地保守就不容易跟人家竞争。任何企业,任何一个行业,过度扩张是不好的,所以什么时候应该止,什么时候应该扩张,就是我刚刚讲的“四两拨千斤”。假如从头建立一个大企业,今天可能都不够时间讲,这就是“支点”,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怎么样从小型企业到中型企业,怎么样从中型企业再扩大一点,扩大50%而不影响你的资金,这是一个学问,在座的教授都会和你讲清楚的。

就好像我今天讲的“企业明星”,如果有真才实料当然对企业也是好的,他有真才实料又有魅力这一点对公司是不错,但是如果过分宣传的话……要看看你是什么事业。假如你今天是做可口可乐,你也有团队,你用特别有名的“事业明星”来发起他的事业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一个并没有真才实料的CEO,整天都是外面跑跑,自己连自己的Homework都没有做好的话,这是最危险的事情。

——香港首富、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

中国医生妙手复朝女兵容颜 金正日:真是奇迹(图)


据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18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近日称赞使一名烧伤的朝鲜女兵恢复容貌的中国医生医术高明。

  新华社援引相关报道称,金正日近日观看了朝鲜人民军第10届军人家属艺术小组的会演,并亲切会见了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接受整形整容手术的女兵金英玉。金英玉介绍了在中国接受治疗的情况幷表达了她对中国医生的感谢。

  金英玉说,中国医生对她的伤情非常关心,幷作出了极大努力,使她恢复了原来的容貌,开始了新的生活。  

  1998年3月,金英玉在执行一次扑灭山火的任务时被严重烧伤。2004年12月,金正日指示要把金英玉等3名被烧伤的战士送到中国最好的整形整容医院接受治疗。2005年1月至12月,金英玉在中国接受了11个月的治疗,脸部恢复了原来的容貌。据报道,金正日在看到她的照片后高兴地说:“真是奇迹!真让人高兴!”

日本无视国际条约 4颗间谍卫星在太空秘密运行

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日本在联合国未作登记的情况下,有四颗间谍卫星已经在太空运行了4年,尽管日本曾签署了应向联合国报告所有间谍卫星的国际条约。

根据1974年通过、1976年公布的《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签约国必须报告有关进入太空的人造卫星和其他物体的情况。日本于1983年签署了该公约。《日本时报》网站15日援引卫星的所有者、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的一名官员的话报道:“出于安全原因,我们不能公开细节情况。此外,欧洲和美国军方也有许多未登记的卫星。”

日本文部科学省一名官员在联合国说:“我们无权对登记卫星事宜作出决定。”报道认为,日本利用太空的行为应该是非军事性的,但防卫省却可以使用这些卫星拍摄的照片。这名官员承认,日本的这些卫星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军事卫星。

自从日本签署该项条约以来,日本政府已经登记了将近100颗卫星,包括该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大隅”。日本已将这些卫星运行轨道的形状和高度、与地轴的倾斜角度等信息报告给了联合国。



资料图片:2月24日,一枚H-2A型火箭从日本种子岛发射升空。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当天搭载这枚火箭升空,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据悉,这颗雷达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工作后,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4颗卫星将全部就位。该系统由2颗光学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组成,每天至少可以对地球所有地点进行一次侦察。

《日本时报》的报道说,尽管日本的太空计划相对透明,而且在发射卫星时就公布了几乎所有相关信息。然而,日本几乎没有披露关于这4颗间谍卫星的情况,这些卫星是通过H-2A火箭于2003年或2007年发射升空的。

其中两颗卫星是光学卫星,其他两颗则是雷达卫星。将这4颗卫星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日本就可能每天一次地监视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据称,在朝鲜1998年试射了飞越日本上空的远程导弹后,很多人呼吁日本发射间谍卫星。日本政府搁置了国会和平使用太空的法案,着手考虑用卫星收集情报。在日本秘密完成间谍卫星计划的研究工作后,政府只披露说“轨道高度为400至600公里,卫星每4天回归原位”。

迄今为止,日本只宣布了发射成败情况,从未公开轨道的细节和卫星的照片。内阁卫星情报中心官员星野敏彦说:“欧洲和美国的侦察卫星通常也不公布有关轨道的信息和照片,以隐藏(卫星的)侦测能力。”

星野敏彦说:“本中心已经决定不在联合国登记这些卫星,即使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我们还是打算保留这个秘密。”

英电视台恶搞首相 布什抱着布莱尔打高尔夫(图)


据17日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将于27日离任。在26日离任前夜,英国电视台“4频道”将播出一部名为《布莱尔视线》的恶搞片,片中用各种虚构故事对布莱尔进行辛辣讽刺。

两布搂抱打高尔夫

据报道,这部《布莱尔视线》片长大约1个小时。据透露,片中将包含布莱尔大量从未曝光的影像素材和“丑闻”,从而全方位曝光他担任首相10年来的“秘密生活”。一段情节显示,布莱尔趁着内阁会议休息期间,竟与妻子切丽躲在唐宁街10号的办公室中亲热,险被一名匆匆进来的官员发现。

在影片另一段情节中,女王与布莱尔不知何故发生争执,当面大骂布莱尔为“卑鄙小人”。在一个镜头中,美国总统小布什正从背后抱着布莱尔教他打高尔夫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2个人的“亲密程度”像一对热恋情侣。



离任前销毁电脑

片中还有布莱尔面对镜子排练离任演讲的描述。画面显示,布莱尔似乎打算在演讲词中为参与伊拉克战争向公众道歉,尽量诚恳地说一句:“我也许错了。”但是,这段演讲词显然令他感到浑身不自在,布莱尔反复焦躁地说:“我也许错了———不对,说慢点也许更诚恳些……我-也-许-错-了———还是说快点……”还有一段情节显示,在离任前最后一天,布莱尔竟疯狂地拆掉所有唐宁街10号办公室计算机中的硬盘,然后将它们砸碎埋在花园中。似乎布莱尔担心计算机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片中全为替身出演

令英国政府放心的是,电视片《布莱尔视线》中的人物并非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其夫人切丽本人,而是与他们相貌酷似的演员装扮的“冒牌替身”。这部电视剧披露的首相“秘密生活”,只是英国搞笑“电视艺术家”艾莉森 杰克逊女士的一次“恶搞”。

据艾莉森女士称,拍摄《布莱尔视线》的宗旨,是为了讽刺布莱尔在担任首相10年期间多次违背承诺出尔反尔,在许多国际政策上都依顺美国,而且不顾民众反对参与伊拉克战争。为了让电视片看上去更真实,艾莉森故意让摄像机摇摆不定,画面模糊,从而造成一种偷拍效果。

中国已成为一个由一千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

英国《卫报》6月17日载文《一千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摘要如下:

  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对中国朝向现代化的高歌猛进,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称中国已成为一个由1000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了。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现在对国家遗产的破坏跟“文革”无异。

  在“文革”早期,红卫兵以政治革命之名洗劫寺庙,焚烧古代遗址。而今天,进行破坏的,更可能是城市开发者们以经济发展之名来进行的。仇保兴说,历史名城和文化遗址,已被种种“改造”项目毁坏。

  在对现代中国的建筑景观做了尖锐批评后,这位副部长说,不少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大、新和异域情调”。他说:“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千篇一律。这情形有点像1000座外观一摸一样的城市。”这些“愚蠢的行为”是地方官员们的失误,他们“完全不懂得文化遗产的价值”。

  他的这番评论凸显了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正在为它的经济发展付出过高的代价。



立交桥和高楼已成为大部分城市的“例行”装饰,仅凭照片已经很难辨认出这是哪座城市。


  举国上下,老房子让位于居民楼、办公楼和高速公路。在北京,开发商们已推倒了好几万个传统四合院,而在上海,殖民时代建造起来的无数社区也消失不见,其他历史古城也遭到大面积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街道、水泥广场,以及巨大的四四方方的建筑物。

  甚至很多所谓的“遗产”项目也变得不伦不类。上海颇受欢迎的新天地地区被推平,然后又重建以仿古建筑——增加了星巴克、酒吧和时尚专卖店。很多其他地方的市政领导,将这种商业上的成功视为“文化修复”的典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对官方媒体说,这种对历史的仿造只能使国家愈加贫乏,“就像撕掉一幅价值连城的画,然后代之以一张廉价的印刷品”。

亚洲最大贫民窟要拆迁 遭到居民强烈反对

6月18日电 印度孟买市政当局向16个国家发出招标邀请函,对达拉维贫民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额约23亿美元。不过,改造计划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

达拉维(Dharavi)贫民窟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它位于孟买市中心,介于孟买两条市郊铁路中间,又靠近孟买主要商业区和机场,是众多贫民窟中非常特别的一个。

达拉维原本是个小渔村,大批来自印度南部的移民涌入后,人口急速膨胀,2平方公里的面积住了大约60万人,居民主要在该地区经营小型制革厂和陶土生意。

这个地段的总价值预计超过100亿美元,孟买市计划在这里建造6栋以上的高楼,让“符合条件”的贫民窟居民居住,剩下的地皮则改作商业用途。

不过,达拉维贫民窟的居民强烈反对,甚至威胁将阻扰孟买的火车和空中交通。

印度“国家贫民窟居民联合会”主席乔肯说,建多少公寓、谁符合居住条件、剩下的人怎么办等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不够透明。而该地区的商家更担心重新规划后,没有地方继续做生意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