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美国媒体:马谢对决,华盛顿站哪边?(图)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长篇分析文章指出,过去一周来,台湾岛内的政治变化颇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继国民党正式提名前主席马英九为2008“总统”候选人后,在5月5日举行的民进党党员初选中,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以跌破众人眼镜之势拿下44.7%的投票党员的支持,大胜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的33.4%。两天内,民进党内的其他三大“天王”纷纷举起白旗,联手“拱谢”在2008挑战“总统”大位;一周后,苏贞昌闪电辞职,内阁跟着“大换血”,由曾担任过“行政院长”的前民进党主席张俊雄“回锅”,担负起组织“选举内阁”的要角,为谢长廷在2008迈向“总统”宝座铺路。   


台湾政坛的这一番峰回路转,也尽收华盛顿官学各界人士的眼底。蓝、绿两阵营的大选主角既然都已登上舞台,台湾正式进入“后陈水扁时代”,华盛顿是如何看待马英九和谢长廷这两位资历丰富却又大相径庭的政治人物,他们对美中台三角关系的潜在影响跃升为在美国的台湾专家的讨论焦点。   


“华盛顿希望台湾下任‘总统’是个温和派,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与其他的民进党候选人相较,谢长廷无疑符合这个条件,”密苏里州立大学(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亚洲政治学教授邓尼斯•希奇(Dennis Hickey)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道。希奇进一步说,华盛顿的期待主要是在与陈水扁周旋多年后学到了教训:“对布什政府和美国政府内其他行政机关--尤其是国务院--来说,陈是个十分令人失望的领导人(major disappointment)。即便是美国国会亲台的议员,对于他不断抛出的一连串‘惊喜’--大部分被华盛顿解释为为了巩固岛内政治支持所做的努力--也逐渐感到不悦,因为这些作为对西太平洋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不稳定。”

马、谢对美中台三角关系的潜在影响跃升为在美国的台湾专家的讨论焦点  基于政治中立的立场,美国政府虽然不会在台面上做出支持任何一位候选人的表态动作,但私底下却是喜恶立见。任教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长期观察台湾政治的何嘉耀博士就认为,不论是谢长廷还是马英九,都不会在两岸政策上做出重大改变,但是对华盛顿来说,美国政府可能比较愿意同马英九打交道。   “马在美国受过教育,在担任台北市长期间政策也比较一致,还曾访问华盛顿多次。相较之下,我不认为华盛顿同谢长廷--即便他在担任高雄市长时--有建立任何沟通管道。”何嘉耀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说道,“华盛顿可能更有信心马英九(出任总统后)不会给美国带来‘惊喜’,而谢长廷就相对显得充满了不确定性(uncertainty)。”   遭“扁”牵连,“苏”不得不“输”

一年多来声势看涨的苏贞昌惨遭滑铁卢,在初选中大幅输给对手谢长廷,不少观察家表示,苏贞昌和陈水扁走得太近,选前又得到陈的隐性支持,让苏败掉了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仗。圣•汤玛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国际研究中心的东亚政治问题专家汉斯•斯达克顿(Hans Stockton)就说,他并不惊讶谢长廷在民进党初选中胜出,但却没有料想到谢长廷同苏贞昌的票数差距如此悬殊。斯达克顿推测,民进党内对陈水扁的不满祸及了苏贞昌的选情。   “绿营内部有不少党员对陈水扁的执政十分失望。有鉴于苏贞昌同陈水扁的关系紧密,让人联想到苏贞昌若执政将会是陈水扁政权的再次延续,这可能也葬送了苏成为民进党总统候选人的机会,”斯达克顿说道。   


何嘉耀进一步指出,谢长廷不仅没有受到陈水扁的拖累,在初选前的民调中还一直处于领先状态,主要是因为民进党党员认为他在大选中的胜选度高,更有可能击败马英九。   “民进党党员虽然希望支持‘台独’的候选人出马角逐2008大位,但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成熟性(political sophistication),知道谁在大选中胜出的几率高,因此在初选时就选出一个能胜选的候选人,可以说是十分务实的(pragmatic),”何嘉耀说。   何嘉耀相信,苏贞昌的政治生涯并不会就此告终。“每次苏贞昌离开又回来,他的职位就往上升一级,我相信他还会回笼政坛。”何嘉耀说道,“不过,我想他可能不会愿意做谢长廷的副手。”   华盛顿,选边站?


多数民进党员一样,华盛顿对台湾下一任领导人的期盼,也衍生自对陈水扁执政多年来的失望和不信任。希奇直言,在华盛顿,陈水扁更是被封为全世界布什最不喜欢的“经由民主过程选出来的领导人”(least favorit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相较于陈水扁建立起来的低标准,谢长廷可说是“大跃进”了。   “谢长廷愿意同大陆接触,也显得比较倾向于不刺激对岸,华盛顿多数人因此将谢看作是‘一大进步’(distinctive improvement)。”希奇表示道,“但我相信,华盛顿有一部分人觉得马英九更让人感到没有顾虑。”   说到底,虽然谢长廷和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都属于中间派,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曾有的激进记录和深绿选民对党内政治的长期影响都让华盛顿有些保留。从香港来的何嘉耀预言,两位候选人在2008年一决高下,结果将会十分接近。   


“虽然两位候选人都不可能在‘台独’议题上有什么急进动作,我想,华盛顿心头还是比较中意国民党的候选人。”何嘉耀说,“马英九的经济政策比较倾向同对岸接触,而谢长廷有可能为了取悦深绿选民,在延续陈水扁‘去中国化’的路线时,选择在两岸政策上无所做为。不过,谢不会触碰修宪(法理‘台独’)的底线的。”   斯达克顿则相信,华盛顿的对台官员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会在2008大选前公开对任何一党的候选人示好。不论谁在最后选战中胜出,华盛顿都会愿意同当选人合作,只要对方不会造成两岸关系的摩擦。   “马英九是个极端重视共识的人,反观谢长廷,则有倾向‘台独’立场的绿营基本盘必须考虑。”斯达克顿强调,“只要谢长廷当选后恪守他温和的两岸政策,愿意打破同对岸的谈判僵局,美方或许会更乐意同他往来。”


2008:蓝绿基本盘的对决   即便有华盛顿在背后默默地祝福,2008年大选中马英九是否就会“马到成功”,一举击退来势汹汹的谢长廷,专家都认为言之过早了。首先,谢长廷和马英九两人都有贪污丑闻缠身,前者涉及高雄捷运弊案的传言不断,后者则因为特别费案被台湾检方起诉。两人是否能在接下来10个月全身而退,还难下论断。何嘉耀就说,台湾检查制度的动作对两位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将有决定性的影响。

“马英九若是被定罪,国民党将陷入很大的麻烦。”何嘉耀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泛蓝不如泛绿团结,(立法院长)王金平已经在为成为马的‘备胎’(back-up plan)做准备了。”   斯达克顿却认为,贪污已经不是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因素了。   “我的推断是,贪污问题已经吵过头,几乎要被淹没了。在台湾,如何还能够找到一个完全干净的候选人?”斯达克顿质疑道,“不论谢还是马,最后都得倚靠自己党派基本盘的全力支持。剩下的,端看台湾的中间选民(centrists)会买谁的帐。”   在台湾的选民光谱中,中间选民往往支持维持台海现状,他们不希望急“独”,也不要急统,期盼的是台湾的经济持续发展,工作有保障。而到目前为止,斯达克顿认为马、谢阵营都尚未铺陈出足以吸引这些中间选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希奇则表示,候选人的个人风格其实吸引了很多选民的目光。“经常被政治评论家和台湾观察家所忽略的一点是,候选人的个性和形象在台湾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这在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也有同样的情况。”希奇表示道,“要能赢得选举,一个候选人不但要‘上相’(photogenic),还得能激起公众的兴奋感。”   至于,蓝绿目前推出的候选人中谁比较在外形上占上风,希奇也直白地说:“我想大多数选民会认为马英九是最好看的。”   此外,谢和马各会推举谁作为其副手,也将是两派选情是否会因此获得额外分数的评量焦点。不少分析家认为,有鉴于马英九的“外省籍”身份(虽然他是在香港出生),他必须选择一位“本省籍”的副总统来搭档,以增加“族群平衡”。   


“这对受过教育的选民来说,或许不是个大问题,但对其余的选民来说,可能证明是很重要的,”希奇对《华盛顿观察》周刊指出。   斯达克顿也同意,族群将会是副总统人选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台湾媒体盛传有可能出任谢长廷搭档的前高雄市代理市长叶菊兰,在斯达克顿的眼中,就是一个极佳的人选。叶菊兰的行政资历丰富,曾出任“交通部长”和“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委,也做过立法委员。她身为女性又是客家籍,可说是少数中的少数,对拉抬谢长廷的声势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叶菊兰有能力又是女性,也深受泛绿选民的青睐。她会是谢长廷最好的副手人选,”何嘉耀最后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