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6月21日星期四

英国作家称破解“秦俑密码” 暗含神秘数字(组图)



 
今年4月,英国作家科特罗的《秦俑密码》声称,发现了隐藏在秦俑的军阵、脸型、发型、手势等中的神秘“数字密码”

  ■核心提示:

  2007年4月,英国作家摩利斯科特罗的新作《秦俑密码》在中国面世。
这个对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古秘鲁文明颇有研究的作家对秦始皇兵马俑进行“破解”,并声称发现了隐藏在秦俑的军阵、脸型、发型、手势等中的神秘“数字密码”。但他的观点并未得到中国学者的认同,考古学家们给了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解释……

  “为什么秦始皇在他的地下宫殿中埋伏8000兵团?

  中国古代文明究竟和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鲁文明有哪些神秘的联系?

  秦俑的发型、手势、甲衣、车马中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尽管已经面世30多年,但仍有许多秘密存疑。这些秘密也吸引了一位英国人。这位名叫摩利斯科特罗的英国作家,写了一本叫《秦俑密码》的书,对秦俑之谜给出了迄今最大胆、也最具想象力的分析。这个对世界三大古代文明颇有研究的作家宣称:秦始皇和玛雅大帝、埃及人一样喜欢玩数字游戏,他将自己对太阳的崇拜,用可超越语言障碍的数字密码隐藏在秦俑的军阵、脸型、发型、手势中而留存于世。



科特罗认为,将军俑的手交叉,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抬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 据《秦俑密码》





科特罗认为,兵马俑的发型酷似太阳的形状,是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 据《秦俑密码》


  此观点一经面世,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大为咋舌:秦俑之谜竟然可以这样解?
  脸型之谜

  ■科特罗:暗含神秘数字9和6 预示着一个太阳崇拜的故事

  1974年3月,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在考察出土的兵马俑时,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发现,这些出土的兵俑的脸型和发型配合起来,恰好与十个汉字的形状相接近。这十个汉字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风、田和国。比如一个国字脸,下颌留短须的俑,即为甲字型。“这就像我们把方型脸称为国字脸一样,其实,秦俑的脸型是以关中地区的秦人脸型为主塑造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

  “为什么考古学家们没有解释这些汉字的具体含义?”这十个汉字引起了英国作家科特罗的兴趣,“或许了解这十个字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开兵马俑背后的谜团?”

  科特罗开始查阅资料。他在西方最为著名的《林语堂当代汉英字典》里查阅这十个汉字的含义,当查到汉字“申”时,科特罗来了灵感。字典里这样解释:申,即指猴,在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图(十二地支)中是第9个。

  数字“9”的出现让科特罗兴奋。在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鲁文明里,“9是在和神灵成为一体(10)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的数字。因此,许多古代文明都用9这个数字来代表神灵,999这个数字象征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一位精神导师,999的颠倒数字666,在《圣经》中则表示野兽的数目。”

  他发现:在中国古代,9也是个神秘的数字,《西游记》中,美猴王保护唐玄奘西天取经,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而十二生肖的第九——“猴”似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面有着神奇的力量;在故宫、天坛等建筑中,同样隐藏神秘数字“9”和“6”。于是,科特罗大胆预言:在中国第一位统一六国的皇帝秦王嬴政的兵马俑中,隐藏着一个关于太阳崇拜的故事。


■国内学者:秦俑脸形和现代关中人非常像,和太阳崇拜没关系

  然而,这位“洋同行”的惊人想象力并没有得到中国本土学者的认同。
研究秦汉历史的资深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的刘庆柱研究员表示:在中国古汉字中,六和九是完全不同的写法,将其引申到阿拉伯数字上,简直就是牵强附会。

  他毫不客气地说:“我一辈子搞秦汉考古研究,兵马俑也去考察过无数次,可以说兵马俑的脸形和现在的陕西关中人非常地相像。压根和猴子、数字没有联系。”“在古代,人们对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存有图腾崇拜,会搞一些祭祀活动;但兵马俑和对太阳的崇拜没有关系,更和数字没有关系。”秦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也不同意。

  从1978年大学毕业到秦俑考古队以来,将近30年的时间里,刘占成一直沉浸在秦俑研究的世界里。他对秦俑脸部的关注集中在“那些千人千面、逼真生动、各具其情的头像及面部刻画”,“7000多件兵俑无一例外地全是单眼皮,但秦人也应该有双眼皮啊?”而且每个兵俑都有胡须。据史书记载,秦代不管男女,都不允许剪头发,男子更不允许剃须;而囚犯则必须将头发和胡须都剃掉。

  刘占成说:“兵俑全都留有胡须,而胡须是成年的象征,这说明秦代已有严格的兵役选拔制度,士兵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未成年人是不能服兵役的。”

  发型、手势之谜

  ■科特罗:秦俑发型酷似太阳形状,手势暗含数字1至10

  科特罗认为,聪明的秦始皇同样将自己对太阳的崇拜,编成数字密码暗含在秦俑的发型、手势、甲衣、车马中。

  诸如发型,兵马俑的发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第二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状,再将后脑、两鬓的发辫缝于脑后,固定成发髻。第三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然后压以布冠,再用组缨固定到下颏底部。

  科特罗认为,这些发型酷似太阳的形状,是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

  另外,兵马俑手势,有的紧握拳头,有的松开拳头,似乎正握着长矛,还有其他的伸开食指和拇指或弯曲着食指和拇指等形状。科特罗认为,攥紧的拳头暗示“无”;拳头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圈,代表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展现了数字1、2、3、4、5。这样,一只平展的手等于 5。这个与左手应用相似的算法配合,产生数字6到10。这意味着跪射武士俑的数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开的拇指“1”。

  他在两手十字交叉的将军俑上发现了那个神秘的数字9,“它的双手交叉,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微微张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

  ■国内学者:发型并无特殊含义,手势仅为握兵器的姿势

  “根本没有这么多寓意。”刘占成说,“秦人男女都不允许剪头发,只有囚犯才会强制剃头,编发髻是为了头发不凌乱。而秦人的发型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发髻在头顶,这可能是普通人;另一种发髻位于脑后,这些人身份地位高一些,便于头戴官帽。”刘占成说。

  “秦俑的手势也并没有这个作者分析的那么复杂,基本上是握不同兵器的手势,而另一只手基本呈现自然状态。”刘占成分析。但是,考古学家在所有的武士俑中发现了三四件手势与众不同的,这些俑和其他的俑相反,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并向外拧。

  “或许是秦俑中的左撇子吧,只有左撇子在握兵器的时候才会和别的人手势相反。”刘占成猜测。

  一二三号坑关系之谜

  ■科特罗:预示着秦始皇如何在追求永生之战中取胜的

  继一号坑发掘之后,秦俑二号坑、三号坑相继进行发掘。二号坑位于依靠坑的东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20米,呈平面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 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勘探发掘,该坑内有驾车陶马350余匹,骑兵用鞍马116匹,各种武士俑900件,木质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弩兵、战车等多兵种混合编组而成的曲形阵。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35米,平面呈“凹”字形阵,总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出土陶俑66件。

  一二三号坑的阵形不同,兵种数量差异大,那么,三个坑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按照诸如对一号坑类似的推理方式,科特罗得出:二号坑共有999个兵马俑,而且俑坑右上角,有由48个立射俑组成的兵群,而2×48=96,恰好是一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中包含的微周期数字,这些立射俑保护着4个由40个跪射武士俑组成的兵群,4×4=16,代表着16个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

  在对三号坑的考察中,科特罗发现,68个(科特罗认为)武士俑面对而立,似乎呈拥抱姿势,他们更像是双胞胎,而在很多古代文明中,双胞胎象征着金星。那么,三个坑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科特罗发现,三个坑的兵马俑总数为8099件,“8099似乎不含有什么奥秘,但却暗示我们可能还有一个将军,这个将军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本人。”

  “如果加上作为统帅的秦始皇,俑的总数便增加到8100,这个具有奥秘意义的数字,9×9是象征着上天的数字,而0×0象征着至上,这就暗含着秦始皇如何在他一生中最后的战争——追求永生之战中获胜的。”

  ■国内学者:三个坑共同组成一个完成了布阵程序的军阵

  刘占成说:“这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有些故弄玄虚。”

  秦俑一号坑是个方阵,二号坑为曲尺形阵,三号坑则是指挥中枢。二号坑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小阵是弩兵区,位于最前端,160个身着重甲的跪射俑分 8路纵队位居阵心,170余个立射俑环作阵表;第二小阵位于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每乘战车有武士三人,一名御手、两名甲士,是一个战车编组;第三小阵位于中部,是一个战车、步兵和骑兵相结合的纵阵;第四小阵则是骑兵阵,以108个骑兵为主,并配有6辆战车。

  “这些弩兵基本上都做的是预备动作,也就是操练,而并非实战状态,好像是个军营。”刘占成说,在很大程度上,二号坑更像是援助一号坑正面作战,是以车兵、弩兵、骑兵为主的一支“伏兵”。

  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全是步兵和战车的一号坑里,居然在北过洞里发现了惟一的一个立射俑,这代表什么含义呢?刘占成认为:“或许恰好暗含着一二号坑之间的关系,一号坑的兵员是由二号坑提供的。”

  另外,二号坑似乎给了考古学家更多研究和猜测的地方,“二号坑里的骑兵有马鞍但没有马镫,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骑兵,秦人位于西部,骑兵也是产生较早的,但为什么没有马镫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三号坑是一个指挥部,但是在坑里并没有发现一个级别较高的将军俑,战车上也没有发现旗帜、战鼓等指挥系统,说三号坑是指挥部也缺乏确凿证据。”刘占成说。

  考古人员还发现,三号坑的武士俑和一二号坑不同,都是相向而立,恰似在休整议事,“所以,我认为三号坑应该是军队休整之所。”三号坑出土的很多俑,有的没有俑头,有的没有胳膊,这又似乎不是后来人为破坏造成的,而是压根就没有,“就像个现在的野战医院”。

  一号坑寓意之谜

  ■科特罗:一号坑放满的7029个俑,意在暗示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1974年5月,秦俑一号坑开始进行局部发掘,这个长230米、宽62米的方形俑坑里,夯土横梁将俑坑分隔成11个东西方向的过洞,每条洞长约180米、宽约3米,约6000多个陶俑陶马、40余辆木质战车整齐排列在洞中。

  俑坑位于秦始皇陵正东方向约1.5公里处,庞大的步兵队列、恢弘的气势震惊世人。人们不免好奇:秦始皇为什么要将这么庞大的一个陶俑军阵安置在这里?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这个问题同样吸引了科特罗。根据秦俑排列的队形和密集度,科特罗认为,如果一号坑内的俑排满的话,应该是7029件,经过一番复杂的推算,可以找到神秘数字999和666。

  他认为,7029同样暗含着天文学的参数。他在书中写道:一个太阳黑子的循环周期是68302天,这个周期由781次时间间隔组成,每次时间间隔是87.4545天。波形分析表明,太阳磁力活动的9个微周期中任何两次的时间间隔是781,而9×781=7029。因此,一号坑里放满的7029个兵马俑,意在暗示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国内学者:一号坑是个防守型“圆阵”,是秦始皇用来陪葬的“阴兵”
  “一号坑没有那么多俑,约有6000多件吧。”刘占成说。

  从外观上看,一号坑是一个由步兵俑和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在中国古代,阵形名目繁多。《左传》有“五阵”记载,《孙膑兵法》又有“十阵”之说,也有“水阵”、“火阵”等等说法,刘占成认为,这些名目繁多的阵形实际上都由方阵和圆阵变化而来,方阵是攻击阵形,圆阵是防守阵形。

  一号坑内,夯土横梁将其分成11个东西方向的过洞,排列着步兵和驷马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而在俑坑的南、北边沿,分别有一排面南和面北的武士俑,为军阵的左右两翼;在军阵的最后端,则有一列面向西方,与大军相背而立的武士横队,为军队的后卫。

  而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兵马俑恰好位于秦始皇陵的正东面,这似乎暗示人们,这些屯居的兵俑实则为“阴兵”,主要作用是守灵,守卫秦始皇的灵魂。“作为另一个世界的一支具有有限防御能力的武装,它防守的对象绝不是‘临战之敌’,而只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它本身仅是一个象征意义。”刘占成说。“从守卫秦始皇的灵魂这个角度讲,兵马俑一号坑应该是一个具有防守作用的圆阵。”刘占成认为。另外,“屯居环卫”一号坑的三十八路面东的主体部队也正是可随机应变、左右旋转的屯聚力量,所以一号坑虽形状上是方形军阵,实则为圆阵。

  文化背景差异得出不同结果

  2007年4月,《秦俑密码》在中国出版发行以来,有人称其想象力丰富,也有人称其“故弄玄虚”,看起来有些“玄”。“他(指科特罗)的研究难以符合实际,偏离了事物本身的价值,这种研究方法考古学界不太赞同,可以说有些跑题了,或许这个作者对秦俑并不了解,或者说了解得不够具体全面。”刘占成说,过去,秦代的考古资料发现的非常少,兵马俑的出土对于研究秦代军事有重要意义。

  刘占成说:“虽然作者花费了很大工夫做出了这样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价值不大。”这是为什么呢?“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吧!”一位看过此书的文化学者说,“我惊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研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读过之后,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或许是东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吧,西方人诸如埃及人、玛雅人精通天文历法和算学,有各种神秘象征;而中国人的思维比较形象,中国古代大多采用太阴历,重视月亮比重视太阳更多,这都让人很难接受作者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秦始皇时代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封建社会,跟玛雅文化这些神秘主义不是一个时代,更风马牛不相及。”

  他说:“其实,当这种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成果出现时,我们不用去评判作者的研究是否切合历史实际。毕竟,很多国外学者也像关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关注秦始皇、研究兵马俑,这本身就是进步,一种中国历史文化走向世界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