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本土化?
预定在6月24日举行的中国国民党17届第二次全代会中,将通过党章修正案。这是国民党113年以来,党纲首度出现与台湾有关的重大修正,将宣示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信念,并且删除“追求国家统一”的字眼,改以和平发展替代。
消息传出,台湾各界反应不同。媒体、学界多持中性看法,有些还予以肯定、赞扬。但也有民意代表及深蓝群众认为这是无事生非和庸人自扰。不过,绿色团体则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痛批国民党此举只是为了骗取选票,云云。
是手段还是目的?
坦白地说,学社会科学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凡事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事情往往因地、因事、因人、因时而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在中国大陆,凡是学过辩证法的读者应该都懂得正反合,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道理;年纪大些,有过相当人生历练的朋友,恐怕更是知道人生的无常,事情无法尽如人意。
有些明明是对的事情,但终究变成错的;有些错的事情,但因为对手的应对失当,反而误打误撞成了对的,相信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体验。人生固然如此,险恶的政治更当如是。
就以两岸关系来说,很多人都痛恶民进党所主张的台独,但如果由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说不定由于日渐高涨的台独主张,才使得北京当局正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更愿意以比较宏观的角度和同理心来看待、理解台湾民众的悲情,甚至采取一些示好行动,以争取台湾民众的向心力。
不过,如果说台独的主张与行动一味膨胀,到最后万一失去控制,逼北京动武,说不定这又反而促成了中国统一的早日到来。福祸相倚,没有人说得准,对吧?
若再由斗争的观点切入,大家应该知道,革命(或民主社会中的选举)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一个真的职业革命家或机灵的政治人物,在不放弃理想与坚持的前提下,若不懂得暂时退却或随机应变,准备走弯曲的道路,适时、适度回应民众需求,不懂得争取广大的同盟军(即使这些同盟军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那就是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本质,其最终结果一定是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或在选举中落败。大家别忘了,毛泽东当年也曾喊过“蒋委员长万岁”。
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中国国民党弱化、淡化所谓统一的主张,强调台湾优先,避免给民进党攻击的口实,或许是个不得不然,或至少能够理解的作法。国民党总不能抱残守缺,而不与时俱进。
但同样的,许多人也会由另一角度考量,说是国民党此举可能未必争取到浅绿民众的支持,反而伤了其原来支持者的信任。而且,有人一定会质疑,这到底只是策略转移,为了争取胜选的权宜之计,或是放弃了追求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统一中国的最终理想?大概都没有个答案。
本质是争取执政权
过去,笔者确实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彩票与扁担的故事为文,骂过国民党高层没有自己的主体论述,不敢坚持自己的信念,一直在民进党所设定的议题上穷于回应,表现得左支右绌、不忍卒睹。
笔者也曾强调,国民党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品牌,要建构出一个不同于民进党的发展路线,规划一个包涵两岸共同未来的价值主张,然后再将此一观念、政策与路线,加以适度的包装,教育、推销给台湾的民众。这才是一个有远见、有理想、有抱负、负责任的政党所应该做的事。笔者对此观点仍有相当的坚持。
当然,如果说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执政机会、施展理想抱负;如果说北京也懂得与时俱进,调整对台政策(虽说这其中有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原则,可变的是手段),若还要国民党坚守立场,不准策略微调,这或许也有点强人所难。
在笔者看来,只要中国国民党不放弃追求国家统一的初衷,其为了未来生存,为了发展,为了赢得选举所采取的一些可能是必要的措施,就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了。但这究竟是手段还是目标,究竟是战略改变还是战术调整,就又吵不完了。因为即使真只是战术调整,但这种事显然也无法承认,否则岂不破功?
或许,这就像我们过去质疑民进党,台独到底是手段或目标一样,永远不会有个答案,恐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或许本来只是手段,后来的发展却变成了目的。凡是研究决策与动机的人都知道,既然事情是多变而复杂的,动机与决策也就变得更加难解了。或许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算哪,正是台湾当前政局的写照。怕只怕一不小心摸错了石头,水深没顶也非毫无可能。
看来,政治真的是一门高明的骗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遍,打死也不学社会科学了,改行学商赚钱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