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

谁来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在假期出国旅游,中国游客的形象问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日本游客获得第一名,中国游客得到的评价位居倒数第三。

  这本不是个新鲜话题,对这方面的讨论和评述算是老生常谈了,只要在网上搜索就会发现,类似的新闻早已无法计数。尽管许多中国人对此痛心不已,社会舆论指责有加,终究没有改观,以致于发展到在中国以外的景区内,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用简体中文书写的“文明提示”:“请保持安静”、“请便后冲水”、“请不要乱丢杂物”等等。面对这些明显是只给中国大陆人看的醒目文字,一些中国人并未脸红害臊,倒是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雍容大度,其心态着实令人尴尬至极。

部分人影响中国人整体形象

  长期以来,人们对类似负面的国际影响往往措辞严谨,习惯于说成是个别现象,即便有人做出有碍观瞻、有悖公德、有违法纪甚至有损国格的事情,仍然认为属于“支流”,言外之意是他们根本不能代表全体中国人民。

  我一向反对那种“主流”、“支流”之类的分析公式,因为任何人都明白,每一“支流”都会汇入江河,众多“支流”的污浊也会使“主流”腐臭不堪。“部分人”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就像一位泰国导游所说:“中国人好像是没受过教育的人刚出门”。瞧瞧,中国人的形象在外国人眼里俨然如《红楼梦》中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对什么都好奇,还装出一幅见过世面的样子,显得那么滑稽可笑。

  曾经有个让许多人比较认同的说法,认为中国人这种陋习源于民族劣根性,鲁迅和柏杨都对此进行过无情鞭挞。近年来,不管是讽刺挖苦,还是文明教育,乃至强行管制,凡是能采用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令人不解的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自诩为“礼仪之邦”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国民综合素质非但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反而还偏偏有人自知其非却以耻为荣。

不仅是文化素质问题

  无须例举中国游客的种种不良行为,应该关注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丢人现眼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游客出现那么多严重问题?人们也许有理由把原因指向长期的经济落后,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而经济的发展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质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因贫而贱”的说法无疑有推诿之嫌。难道是中国人缺乏修养吗?当然也不完全是。从先秦时期的孔孟之道,到今天全社会的综合素质教育,几千年来中国人又何曾缺少过文化熏陶?

  中国的先贤讲“修齐治平”,推崇德治,他们忠实于生活感受,并不作脱离现实的道德之论。历史事实一再表明,脱离社会现实的道德教化在受众面前永远是绵软无力的。几千年封建制度造就了中国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天下是皇帝一家的天下,国土是君主一家的国土,臣民不仅一无所有,连个体生命都是从属关系。正是国家主人翁感觉的缺位,使人们只有在回到自己的小空间里,才能有短暂的安全感。由此衍生出来的是,中国人往往对个体的环境十分在意,对家以外的大环境缺少感情。人们不但对公共环境没有任何责任心,更有甚者,不管到了哪里,一旦有机会放松,还总喜欢在“王土”上发泄或者恣意挥洒自大的丑陋个性。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简单文化素质高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心灵深处根除那种自贱又自大的封建残余思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制度上树立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让人时时刻刻都以国家形象代表的心态出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高度激变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对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导向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就会像杜斯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描述的社会精英拉斯克里尼科夫那样,为张扬自我而走向道德的反面。
  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把中国人的文明度列为世界倒数第三,当然是令所有中国人十分难堪的事,不过却揭示出一种存在已久,却一直只可意会不便言传的社会现状——中国普通老百姓能自费到国外游览者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出境游客都是属于社会各界的精英,他们的一言一行无疑代表了中国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也恰恰是这个群体,其精神面貌和道德操守是最应该引人关注的,因为他们才是直接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中国形象”。